[摘 要]網絡成癮癥對青少年的人格成長,心理健康,社會交往方面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杜絕網絡成癮需要學校配合有關部門清理學校周邊環境,積極和家長配合管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等。而家長則需要適當鼓勵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健康向上的家庭環境。
[關鍵詞]中學生;網絡成癮;原因;解決措施
一、中學生網絡成癮的癥狀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調查,網民中18歲至24歲的年輕人所占比例比較高,達到37.7%,其次是25~30歲的網民(17.4%)和18歲以下(15.8%),并且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青少年是網絡成癮最大的潛在人群,據中國青少年網協對全國30個省市的非隨機抽樣調查,青少年網絡成癮率為13.2%.總的趨勢是年齡越低成癮率就越高。
1.癡迷網絡。網絡世界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同時又是一個虛擬的世界。正是這種虛擬性最大限度地激發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結果導致陷于其中而難以脫身。
2.情感淡漠。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變化也必將引起情感上的一些變化,這些變化他們一般是不會輕易流露的,而是把這種情緒隱藏起來,在網上傾吐和宣泄,讓自己的情感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遨游使自己的心情得到極大地放松和滿足。再者,網癮者因為長期迷戀網絡而遭到家人的反對和制止,容易引起雙方的矛盾,情感發生沖突,加上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從而更加沉溺于網絡。
3.人際交往范圍變窄。網絡成癮者往往沉溺于自己的虛幻世界,因為在自己遨游的網絡世界能得到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害怕受到同學的歧視而不愿跟同學交往,所以寧愿將人際交往由現實世界轉入虛擬的網絡空間,對周圍的人和環境采取逃避或對抗的態度,這樣現實的人際關系逐漸疏遠甚至出現惡化。
二、中學生網絡成癮原因
1.主觀原因。在當今的社會,競爭力極強,中學生肩負著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巨大的升學壓力,這對他們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負擔。中學時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識和叛逆心理最強烈的時期,這個時候的他們有強烈的獨立意識,拒絕父母的關心和照顧,不愿主動的跟家長老師和朋友溝通,而崇尚追求特立獨行的個性來確立自我價值,網絡世界就正好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這樣的空間。
2.客觀原因。首先,孩子缺乏足夠的情感關注。家長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物質需要,卻忽視了孩子對情感的渴求,忽視了孩子的精神生活。孩子們有心事只好到網絡傾訴,覺得先進又新鮮,慢慢就上網成癮。其次,這種虛擬網絡最大限度地激發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可以隨心所欲。由于在學校的學習壓力很大,他們面對最多的現實是學習。學校學習具有強烈的競爭性,競爭越激烈產生的壓力越大。網絡,便成了他們發泄不滿的最佳場所。
三、矯治“網癮”的對策
1.學校要配合有關部門清理學校周邊環境,杜絕校園周邊網吧存在。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千萬不能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要積極和家長配合。教師要時刻關心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家長密切配合,積極引導和督促,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家庭和教師的綜合教育作用。此外,要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課余時間在校園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既可以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又可以鍛煉身體,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讓他們在現實中找到成就感,減少網絡對他們的吸引力。
2.家長要盡量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健康向上的家庭環境。孩子受到挫折時要及時給以鼓勵,孩子做錯事時要平心靜氣的指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種教育環境能讓孩子時刻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不管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有足夠的自信。同時,家長也要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鼓勵孩子多參與群體交往,積極勞動。此外,家長還要做好孩子網絡的引路人,引導孩子有目的性地汲取網上的知識。信息化的社會,網絡無處不在,徹底杜絕孩子上網既沒必要也不太可能,關鍵是家長的積極引導和合理監督。
中國的家庭缺乏對孩子的理想教育和挫折教育。孩子往往因為目標的缺失而變得迷茫。從這些因素著手,總結出中學生上網成隱的真正原因,吸取教訓,正確對待上網,把握尺度,有利于避免不以事實為鑒而重倒覆輒的悲劇發生。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