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高中部錄取的都是該屆中考成績排名在800名后的學生,直接影響了整個高中部的本科升學率,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學校提出了“扶弱轉優”體育希望工程,引導學生向體育專業發展,從而讓更多的學生進入高等學校深造,促進整個學校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體育;扶弱轉優;希望工程
一、 工程實施背景
1. 峽江二中是一所完中,初中部成績一直處于全縣前列,但高中部由于生源限制,錄取的學生都是該屆中考成績排名的800名以后的學生,且所有學生的文化科成績都比較差,這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一直處于艱難的境況,影響了整個學校的發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在學校領導的關心下,在全體各科教師的配合下,高二年級開始開設體育特長訓練隊,也就是“扶弱轉優”體育希望工程,本人也于2009年8月接受了這一課題,并開始實施。
校本課題的研究,尤其是“扶弱轉優”希望工程,符合高中新課程標準,符合國家教委2001年7月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也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理論。
2 理論依據及現實意義
這一工程有著厚實的理論基礎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它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論,如果成功深化以上理論,將提升峽江二中的整體水平,并對穩定峽江的生源起到重要作用,對峽江的教育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二、本工程的基本內容和創新點
由于峽江二中高中學生普遍存在著文化理論知識比較差的現象,為了把這種弱勢轉變為優勢就要讓更多的學生參加體育、音樂、美術等特長班,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學校本科升學率低的局面,因此本工程就是針對那些對體育充滿興趣的,想報考體育專業的同學進行一系列全方位的訓練,從而讓更多的學生能進入高等學校深造。
“扶弱轉優”體育希望工程就是把學生按他們的興趣特長分為各種興趣的活動小班,各小班針對各自的項目進行訓練。
體育訓練分體育專業考生訓練隊和興趣小班。本題目同國內外同類課題相比,它雖然有許多相類似的情況,但學校特色的“興趣小班”和“扶弱轉優的體育專業考生訓練隊”卻是這個課題的創新點,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三、工程實施過程及措施
體育專業考生周訓練計劃范例
主要任務:提高速度力量和全面身體訓練
主要方法:大量采用負重和各種跳躍練習。力量訓練課每周2次。主要采用80%的長跳練習,加跨跳、換腿跳(20~60米)。最后一段時間主要進行短跳和負重的練習。速度訓練每周2次。速度耐力每周1次,強度81%~90%的100~400米跑。有氧耐力每周1次。
周一 速度訓練(強度80%) 30米×5次, 60米×5次
周二 力量訓練(80%~90%~95%)深蹲起3~15次/組×(6~8)組 臺階跳15~20次/組×(3~5)組 臥推3~15次/組×(6~8)組 臂彎舉3~15次/組×(3~5)組 提拉杠鈴3~15次/組×(3~5)組 快速跑:60米×5次
周三 速度耐力(強度80%)
A組150米×5次,B組300米×5次;背肌、腹肌(30次)/組5組
周四 爆發力訓練(80%)
A組20~60米長跳(跨跳)×3組,30米兔跳×5組,單足跳左右各30米×3組,半蹲壺鈴跳20次/組×3組。
B組50~100米長跳(換腿跳)×3組,30米兔跳×5組,單足跳左右各30米×3組,半蹲壺鈴跳20次/組×3組。快速跑:150米×5次
周五 速度耐力(強度80%)
A組300米×3次,B組500米×5次;增加輔助力量
周六 同周二相同
周日 休息
興趣小班訓練周計劃
星期一、四 籃球 ,星期二、五 乒乓球 , 星期三 足球 ,星期六、日 休息
四、 工程實施小結與建議
對待學生方面,既要求嚴格注重素質的培養,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還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堅定他們克服困難的決心,也培養他們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
教師應了解學生,結合實際,因材施教,認真制訂訓練計劃,并不斷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修訂計劃,并使計劃得以實施且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訓練內容的安排順序,一般應按照打基礎,抓素質、技術,促發展,提高成績這樣四個訓練步驟來抓。
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與學生進行感情交流關心學生的衣食住行,使學生對教師有親切感和信任感,能夠及時地把自己的感覺與體驗與教師進行交流,避免教師在訓練中出現盲點。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