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應從適當引導,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學習動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提供平臺,讓學生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靈活調控,使學生在探究的氣氛中學習這幾方面入手,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探究
探究式課堂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考對象,通過教師的啟發誘導,學生自由表述觀點、質疑和討論探究的問題,或者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它的基本特征就在于“探究”。探究式課堂教學重視的是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和學生創造性思維、自學能力等的培養,在探究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終身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一、適當引導,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學習動機
人人都渴望成功,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欲望。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問題時,他能從中體驗到一種強烈的成功感。這是一種令人愉快的情緒體驗,學生一旦有了這種體驗,就會產生再次體驗這種情感的愿望,從而促使他不斷地進步。作為基礎自然學科的物理,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在一節優秀的物理教學設計環節中,必須重視引導環節設計,通過引導環節設計,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興趣。
如在“重力”的概念學習中,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感覺太抽象。如何使學生領悟重力的概念是課題引入的關鍵。所以我設計了這么一個引導環節:拿一個鐵釘、一塊玻璃和一塊磁鐵,把鐵釘放在玻璃上面,磁鐵放在玻璃下面,然后用磁鐵靠近鐵釘,由于鐵釘被吸引,磁鐵怎么運動鐵釘也怎么運動。我告訴學生:“鐵釘為什么會跟著磁鐵運動呢?就是因為鐵釘受到磁鐵的吸引。”這樣學生通過觀察,感受吸引的存在。在給了學生足夠的感官刺激后,再通過類比的方法引出“重力”的概念。這樣通過恰當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探究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實施探究教學營造出一種有利的心理基礎和環境氛圍,后面的教學就水到渠成了。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
人的思維的火花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迸發出來的。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疑惑,開動大腦積極思考。這里很關鍵的一點是課堂提問的設計,它必須具備以下特點:一是要有啟發性。課堂提問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二要有針對性和層次性。提出的問題要難度適宜,要使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能夠解決。如果學生感覺所提問題較難,則可以適當的補充提一些輔助性的問題,使大題化小;或者分步提問,通過引導過渡,幫助學生克服思考中的障礙。
三、提供平臺,讓學生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非常適合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或實驗,主動地去發現或得出有關的結論。教師要善于利用好實驗教學,提供平臺,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解決問題或得出科學規律。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善于提供平臺,讓學生相信自己,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和對物理現象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在教學中,還可以加強實驗手段,不斷變化實驗形式,如將課堂實驗改為課外實驗,將驗證性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或者開展小組討論,搞小制作比賽、小發明比賽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中的創新行為給予肯定、支持和幫助,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和獨立地思考,并通過實驗否定錯誤的假設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勇氣、信心、毅力和創造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四、靈活調控,使學生在探究的氣氛中學習
教師總希望在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活動的流向完全按照我們預定的軌道運行,擔心“節外生枝”。其實這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探究式課堂教學,只要“主道”能夠正常運行就行,而且只有在開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中,才有實現“自主探究”的可能。但“自主探究”也并不意味著教師就要放任自流,那樣又容易使課堂上成為“一盤散沙”。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靈活調控,做到收放自如。調控的方式是多樣的,調控要因人、因事、因時,可采取目光調控、語言調控、目標調控等。調控的宗旨是要做到“活躍而不放任,和諧而不偏愛,緊湊而不勉強,新鮮而不造作”。要使學生在探究的氣氛中學習,鼓勵學生的探究精神。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