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聯手,對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敘利亞的議案投了否決票,把自認為占據道義制高點的西方逼到了墻角:使其如在敘利亞動武,要么踢開聯合國單干,要么在聯合國框架內行事,那就得與中俄坐下來商量。這是中國外交近年來在重大問題上做出的一次真正具有大國意味的舉動。做為國人,我們理當肯定。
現在有不少人(包括一部分國人)仍然相信西方近二十年來,對非發達國家發動的多次軍事行動及戰爭,是出于“人道主義”動因。這種迷信甚至使他們無視這樣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實:即每一場戰爭殺死的人,都比這些戰爭所要推翻的“專制政權”所能殺死的人要多得多。難道這真的是“民主”與“自由”的代價?“專制政權”殺死民眾理應被詛咒,以“人權高于主權”的名義殺死的民眾就不該被憐憫,殺死他們的政權和戰爭就不該被詛咒?
看看那些被“新十字軍”武士們像打游戲機一樣殺人的場面,看看那些西方士兵對著被殺者尸體撒尿的場面,看看那些在監獄和戰俘營中像繩子牽著狗一樣虐俘虐囚的場面,這能說是以“人道”之名發動的戰爭的小小陰暗面嗎?這個世界上以正義之名干下的壞事,犯下的罪行實在太多了!每個有良知有正義感的人,難道不該問一問,誰有權力隨便殺人?獨裁者沒有,難道所謂的反獨裁者就有么?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這個世界還有公理可言么?
所以,我為中俄這次投出的否決票鼓掌!
因為,當西方,從美國到歐盟,連自己的國家都管不好,一個至今走不出金融海嘯的泥潭,只能用把放棄就業者不計算在內和圣誕節臨時就業增多拿出來,冒充自己就業率上升的國家;另一個深陷債務危機不能自拔,還要向發展中國家求援的地區,卻要迫不及待地去別的國家為“人權”、“人道”問題進行武裝干涉甚至大打出手,其動機不值得世人懷疑么?西方人從開始在全球進行資本擴張以來,何時如此高尚過?
令人悲哀的是,中俄的否決票,并不能最終阻止美歐一意孤行的步伐。當強權國家在危機中泥足深陷時,戰爭往往是最有效的救命稻草。西方一定會緊緊抓住這根稻草不放,哪怕冒踢開聯合國之大不韙也在所不惜!所以,用不了多久,我們會看到以美國為首(或為后臺)的空中支援下的敘利亞戰爭的爆發,戰爭的結果(如果巴沙爾拒絕投降)將是敘利亞現政權的垮臺。那時,中東將會又有一個國家陷入混亂甚至內戰,也會死比巴沙爾的鎮壓更多的人。而奧巴馬將一洗“軟弱”的印象,順利連任;薩科齊和卡梅倫也將因此大撈選票;這些國家的軍工產業鏈亦將斬獲頗豐,西方經濟會因此喘一口長氣。而憑借此戰獲得新立足點的西方國家,也就順便完成了打伊朗的軍事集結。下一場更重要的戰爭,也就將進入時間表了。
但戰爭這種東西,解決多少舊麻煩,就會相應地帶來多少新麻煩。我估計,隨著戰爭進程的變化,中俄的態度屆時也會發生某些變化,甚至會出現很多不同。但西方人則將面臨比今天更多的麻煩,包括仇恨。特別是如果仍然解決不了其經濟上的根本問題的話,就還得回過頭坐下來與中俄談。因為大國對小國是一種玩法,對大國只能是另一種玩法。中國不必焦慮,還是那句話:冷靜觀察,沉著應對就是了。
無論如何,這次中俄所為,既符合自己的國家利益,表達了一個大國在面臨國際間原則問題上必須的態度,也展示了一個大國應有的尊嚴。在顯示自身力量的同時,維護了人類的長遠利益和基本公理。對此,西方的外交官們表現出的氣急敗壞可以理解。因為他們最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了。西方長期以來,用既成事實逼迫中俄選邊的做法這次不靈了。當然,對中俄來說,任何選擇都會有得有失。我認為,這次選擇,中俄將得大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