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女士的寶寶三個月大了,一直都是奶粉喂養。現在身高64厘米,體重達到了9千克,醫生診斷說屬于肥胖,建議趙女士為寶寶適當減肥,不然不利于寶寶的健康成長。
人們常常把孩子長得白白胖胖作為健康標志,其實肥胖是一種病態。嬰幼兒一旦體重增長過快,家長應對此重視。
體重和嬰幼兒健康息息相關
目前,我國正常新生兒的平均出生體重為3.20~3.30千克。滿月時一般增重0.5~1.5千克,平均0.9千克左右;生后第2和第3個月平均增重分別約為1.25和0.9千克;4~6個月平均每月增0.45~0.75千克;7~12個月平均每月增0.22~0.37千克。全年共增重約6.5千克。由此可見,生后頭3個月增長速度最快,以后逐漸減慢。
體重是衡量嬰幼兒體格發育和營養狀況最重要的指標。一般生后3個月的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2倍,1周歲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3倍。1歲后體重增長速度進一步減慢,孩子能獨立行走,活動量增加。因此從外表看,1歲后的小兒不如從前那么胖屬于正常現象,不能以此認為孩子營養不充分或者有病。
1~2歲年體重增長約2.0~2.5千克,2~3歲年增長約2.0千克。2歲小兒的體重應為10~12千克,3歲小兒應為12~14千克。
但也不能單憑孩子的體重來判斷,因為體重與身高相關,不同身高有不同標準。有一個公式可以計算。BMI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2,如果BMI指數超過10%~19%屬于超重,超過20%為肥胖。其中BMI指數20%~29%為輕度肥胖,30%~40%為中度肥胖,50%以上為重度肥胖。
如何預防嬰兒體重增長過快
嬰幼兒肥胖的防治不同于成人。孩子有生長發育的特點,任何治療措施都以不妨礙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為原則;不能用藥物減肥,也不能快速減肥;不能用體重下降來衡量,孩子身高在增長,只要保持體重不增或緩慢增加,即達到了減肥的效果。
孕期 應力戒營養和進食的不均衡,防止大吃大喝。孕期頭3個月避免營養攝入不足,后3個月避免營養過度和增重過速;高熱、高脂肪的食物并不是“補品”,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較脂肪更為有益;優質蛋白是必須添加的;保持適宜熱量是避免日后產生嬰兒肥胖的重要前提。
6個月內嬰兒 主要強調母乳喂養,按照嬰兒實際需要量適度喂養,不要一哭就喂;如果母乳充足,到6個月時再添加輔食;乳母應適當補充鐵、鈣等營養素。另外,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兒,如果體重超重,要適當減少奶粉攝入量(如減少1/5~1/6),每月測體重增量,保持在正常的生長速率范圍內即可。
6個月至1歲肥胖嬰兒 母乳喂養的嬰兒應繼續母乳喂養,不要因為添加輔食而減少母乳攝入量;人工喂養的嬰兒繼續給予配方奶,但不能因為孩子長大就增加奶的濃度。添加輔食應按菜泥(肥胖兒先加)、米粉、蛋黃和肉類的順序進行,每1~2周增加新的品種。注意監測其生長速率,如體重超速增長,即使孩子年齡增長,也不要增加輔食的量。提倡給孩子喝白開水。
1歲以上肥胖幼兒 給孩子提供各種健康食物的選擇,不刻意限制進食。如果所選擇都是健康食品,不必過于擔心孩子吃得過多。
讓孩子學習體驗飽腹感,知道何時應停止進食;不要以給不給食物來作為獎懲,不要強迫孩子把碗里的飯菜吃光,允許孩子剩飯。
避免邊看電視邊吃飯或吃零食。就餐時,家庭成員可相互交談各自一天的生活,而不要僅僅談論和吃有關的事情。
盡量不吃快餐,因為快餐含脂肪量常常太高;盡量少用油炸的烹調方式;蔬菜、水果和粗糧應占全家每天食物總量的大部分。
正確衡量孩子每天所需的食物。家長常常過高估計孩子每天所需的食物量,而實際上孩子需要的食量往往比家長想象的少。當孩子吃飽了,不要強迫孩子繼續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