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女士4歲的女兒最近總是咳嗽,嘴唇干干的。由于不自覺地舔嘴唇,出現了紅嘴圈,又疼又蜇,很難受。吳女士趕緊帶女兒去看醫生,醫生說這是典型的秋燥癥狀。小孩子體質偏熱,秋天氣候干燥,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現秋燥。
中醫認為,小兒是“稚陰稚陽”“純陽之體”,體質偏熱,陰分不足、津液虧少的癥狀往往表現得比較突出,再加上有的小兒喜歡進食焦香熱燥的零食,容易造成食積化熱,在秋季出現明顯陽盛火旺的干燥表現。所以,兒童更要做好預防秋燥的準備。
兒童秋燥表現多
咳嗽 人體的肺臟主管呼吸,喜歡濕潤的環境,對干燥比較敏感,所以在秋天容易出現咳嗽的情況,其特點是干咳無痰,并常常伴有咽喉發癢。這是因為由于缺乏水分的濕潤,使人的咽喉、鼻腔有干燥之感,秋燥之邪更易通過口鼻呼吸道或皮膚毛孔而侵犯入肺。
肌膚干燥 肺合于皮毛,秋天的天氣干燥,肌膚更渴望滋養。孩子肌膚的厚度較薄,非常嬌嫩,容易流失水分。加上秋天氣溫下降,會導致皮膚更加干燥,甚至出現皸裂,引起紅腫疼痛。
嘴唇干裂、爛嘴角、紅嘴圈等 嘴唇的黏膜是人體外在皮膚與內在的黏膜交接的地方。秋天氣候干燥,溫度變化較快,不僅肌膚受到影響,口唇也會變得干燥,加上兒童經常舔口唇,會使口唇的干燥加重,出現嘴角潮紅、脫屑、腐爛,繼而口角干裂、出血、疼痛,紅嘴圈,影響張嘴,說話、吃飯都麻煩。
鼻腔干燥 這和口唇干燥是一個道理,鼻腔血管豐富,容易出現鼻出血的癥狀。
多方面做好預防
飲食調理 要根據不同的癥狀做好調理。但要區分溫燥還是涼燥。溫燥一般發生在初秋,此時天氣還比較熱。治療上主要是疏風清熱、潤肺止咳。涼燥一般發生在深秋,此時的天氣已經比較涼,常見的癥狀有頭痛、惡寒、發熱,但無汗無痰。其治療為疏散風寒、潤肺止咳。
良好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調節室內濕度,緩解干燥帶來的影響。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50%以上為宜,必要時在室內灑水或使用加濕器。其次,秋天天氣變化較大,應適量增減衣服,避免著涼或感冒;出門時,如果有風沙,給孩子戴上手套、帽子及口罩,避免皮膚暴露在干燥的環境中;隨時用潤膚品滋潤保護皮膚,以減少與衣物的磨擦,特別容易干燥的部位宜多涂些潤膚品,比如臉頰、額頭、臀部等。如果發生皸裂,可涂上滋養抗菌的軟膏,如防凍膏、金霉素軟膏等。另外,給孩子洗臉時用一點清水洗一下孩子的鼻腔前部,教育孩子平時不要用手挖鼻孔、反復舔口唇。
加強鍛煉 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做如下幾個動作,能夠起到增強肺功能、預防和輔助治療秋燥的作用。
(1)兩手托天:①兩手十指交叉,經胸前,向上托舉;②用力向上托,略停,肘關節彎曲,放松,再向上撐舉,重復三次;③保持向上托舉,上身向左彎,兩臂也盡量向左,再起身,向右彎,兩臂也盡量向右。重復3次,放松還原。
(2)展肩擴胸:①兩手握成拳,兩肘關節彎曲,抬與肩平;②兩肩向后展,在肘關節帶領下擴胸,頭微微向后仰,擠壓頸部和上背部;③兩手腕在胸前交叉,手臂盡量外撐,含胸拔背,如此一前一后,起到對膏肓的擠壓作用。重復以上動作3次。
(3)搖轉轆轤:①單轉轆轤:兩手握成拳,周身端正,肘關節彎曲成90°,以肩帶動兩臂,左肩向前、上、后、下畫圓,速度盡量放慢,幅度盡量加大,重復做3次。右肩向前、上、后、下畫圓,速度盡量放慢,幅度盡量加大,重復做3次。②雙轉轆轤:兩手握拳,周身端正,曲臂成90°,肘關節彎曲成90°,以肩帶動兩臂,兩肩同時向前、上、后、下畫圓,速度盡量放慢,幅度盡量加大,重復做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