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夏,杭州市小營巷社區銀槍新村。我有幸見到了110歲的老人程瑜。坐在老人簡陋的客廳中,聽她緩緩講述過往的舊事,我仿佛親身進入了一段鮮活的歷史。
光緒二十九年,她在江西吉安程家老宅出生。開明的父親執意不給她纏腳,保守的二伯卻一再攔阻她讀書……那個新文化和舊傳統猛烈交擊的時代,帶給程瑜的既有私塾傳統的溫文爾雅,又有新女性的獨立勇敢。她考取了江西女子師范學校,卻又在讀書途中因媒妁之言嫁給了從未謀面的丈夫;婚后,她本可以延續傳統女性“相夫教子”的生活,但她又奮力反抗婆婆的壓迫,逃回學校繼續自己的學業;畢業后本可以在教育事業上有一番事業,卻又在解放前夕陪伴丈夫到了杭州。丈夫行醫,她操持家務……
剛解放的杭州百廢待興,居民的衛生習慣不堪入目。垃圾成堆,污水四溢,許多人家常年不洗澡不刷牙……麻疹、流腦等疾病也十分盛行,出生在這里的嬰孩十有七八都夭折了。她看到這一切,深感痛心,于是就報名參加了居委會的衛生工作。從家家戶戶做衛生動員開始,到除“四害”排污水……她一干就是28年,一分錢的工資都沒有,還要常常自己掏腰包買衛生工具。在丈夫的大力支持下,她忙活得不亦樂乎。
1958年的一個普通中午,她剛吃過中飯,突然聽說毛主席來視察衛生工作,要讓她陪同做解說員。于是她匆忙跑出去,見到了做夢也不敢企及靠近的毛主席。毛主席先后到小營巷61號、56號、42號三個墻門,察看了那里的房間、客廳、廚房和菜園。毛主席在56號天井里看到有幾只水缸,里面養著小金魚。她對毛主席說,金魚會吃孑孓,消滅蚊子,毛主席點點頭說,這個辦法好。毛主席又看到角落里有一只糞缸,便問道:“這糞缸為什么不長蛆?”她說:“我們用石灰灑在上面,三天灑一次。”毛主席親切地握著她的手說:“你們的衛生工作搞得很不錯嘛。”
老人說:“這句話溫暖了我的下半輩子,讓我一直幸福著。”
陽光灑在她的臉龐上,她的雙眸還是那樣有神采。雖然臉上有一些老年斑,但是皺紋并不多。清瘦矍鑠的她看起來更像是八十多歲的人,她說幫助別人是青春永駐的秘訣,讓記憶定格在人生中最幸福的瞬間,內心常常得到愛的滋潤,為人處世便有了智慧。
說起幸福,老人反復強調先父對她的教導。先父曾對兒女們說:“你們有了錢不要買田,也不強求做官。買田要剝削別人的勞動,強求做官要貪污腐敗。有了錢就讓兒女們讀書,做個老實人最不吃虧。”老人30多個子孫都很有出息,家庭和睦。這大概都跟祖輩的教導有關。
老人的婚姻非常幸福,半個多世紀的婚姻中他們幾乎沒有紅過臉。婚姻雖是包辦的,年輕時又聚少離多,但是他們彼此非常珍惜。無論是違背婆婆意愿去上學,還是不拿工資搞社工,丈夫都默默支持她。
看著這位經歷了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的老人,恍惚之間,仿佛看到了她這一百一十年的風雨人生路。讓人感動的是,她在如此高齡之際,對社會問題仍如此關注,對后輩人的婚姻幸福仍如此期待。
程瑜老人沒有什么特別的長壽秘訣。她對飲食非常節制和小心,不亂吃滋補品。常常進行體力和腦力的鍛煉,老人的麻將打得很不錯。她喜歡閱讀,喜歡聊天。兒女們都非常孝順,家庭和睦。
我的工作讓我接觸到許多高壽的老人,使我感受到百歲老人們對生命的體悟是何等寶貴。走過一百歲之后,老人們又會拾起一份孩童般的純真和質樸。她們反復念叨的幾句話,仔細揣摩一下充滿了大智若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