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巴一物,始見于南北朝。當時南朝蘇州人陳遣在郡中為吏,很喜歡吃鍋巴(當時叫鍋底飯),每次公差勤務,都要帶一些鍋巴在身邊。此人非常孝順,經常把炕得焦黃的鍋巴作為小吃奉獻給母親,因此被傳為佳話。如今,鍋巴已從超市中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了一款眾人皆愛的休閑佳品。那么,大家又是否品嘗過用鍋巴制作的鍋巴菜呢?
用鍋巴制作的菜肴如今各地都有,像四川菜“肉片鍋巴”、湖北菜“口蘑鍋巴”、福建菜“蝦仁燴鍋巴”等。這些菜肴雖然選料依菜品、口味而有所差別,但制法卻大同小異,烹飪重在各個菜肴的鹵汁制作上。
選料
做菜用的鍋巴應選用糯米或粳米制成的鍋巴飯,不僅要薄,而且厚度要均勻。先烘干、后油炸,才可使它在澆鹵汁時保持松脆。
四川菜“肉片鍋巴”,一般選用豬肉片、冬菇片、玉蘭片及切成棱形小片的蔥片、姜片、蒜片、泡紅辣椒片。湖北菜的“口蘑鍋巴”,用料有口蘑片、熟雞片、玉蘭片、火腿片、小蔥段。福建菜的“蝦仁燴鍋巴”,則使用凈蝦丁或蝦仁、冬菇丁、火腿丁、水發青豆。
制法
鍋巴的做法挺簡單的,就是將吃剩的米飯薄厚均勻地攤在餅鐺上(直徑為1.5公分左右),用小火慢慢烤至干透(溫度千萬不能高,以免烤糊)。待鍋巴四邊翹起時,取下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隨意翻動攤在餅鐺上的米飯,否則米飯易散,不能成形。
三款菜肴的制法,都是在炒鹵汁的同時,將鍋巴掰成1寸見方的小塊,放入熱油鍋內炸至膨脹、酥松后撈出,放入碗內,澆上炒好的鹵汁即可。
鹵汁
肉片鍋巴鹵汁 先用精鹽、味精、料酒將肉片腌制入味,再用雞蛋液和濕淀粉為肉片上漿。待油溫六成熱時,放入鍋中炒散,隨即下入蔥、姜、蒜、泡辣椒等,煸出香味后,再放入冬菇片、玉蘭片和適量開水。待湯燒開后,放入精鹽、味精、料酒、醬油、醋、白糖,并用水淀粉將湯汁勾成稠米湯狀后,立即澆到鍋巴上。此菜口味咸鮮,并帶有濃郁的酸甜味。
口蘑鍋巴鹵汁 在炒鍋內放入適量食用油,待油溫燒熱時,下入蔥段略炒。然后加入口蘑片、熟雞片、玉蘭片、火腿片和適量的開水燒滾,待口蘑出香味時,放入精鹽、味精、醬油,調成淺紅色的湯汁。最后,用水淀粉勾芡呈米湯狀,澆淋在鍋巴上即可。
蝦仁燴鍋巴鹵汁 在炒鍋內放入50克的熟豬油,待油溫燒熱后,再放入25克富強面粉,炒成乳白色后加入適量開水。等湯汁變成乳白色后,再加入蝦仁、冬菇丁、火腿丁、青豆等燒開。最后,加入白醬油(或精鹽)、味精、料酒調味,淋于鍋巴上即可。
四則注意事項
1.制作鹵汁和炸鍋巴要同時進行,做到汁好鍋巴成。炸鍋巴的油要寬、火要旺,才能使鍋巴入鍋后很快脹起,保持松脆口感。如果油溫過低,鍋巴則會發起較慢,吸入較多炸油,變得黏膩。另外,鍋巴炸約八成熟即可。
2.在澆湯汁之前可在碗內淋上適量的熱油,熱湯與熱油不相容,會發出嗞嗞的響聲,給餐桌增添了不少情趣。若湯汁過稀,可用少量的水淀粉將湯汁勾濃。
3.炒面粉時要注意火候和油溫。若火大、油溫高,則面粉易糊,必然會影響味道。
4.若無蝦仁或大蝦丁,可用黃魚或平魚代替。具體做法是將黃魚用蔥段、姜片、精鹽、料酒腌制入味,放入盤里,上屜蒸熟,然后用竹筷子將魚肉剔下,汁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