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之一: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干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要經常給自己補液,多喝水,以緩解干燥氣候對人體的傷害。我國古代醫學家研究出來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有“朝朝鹽水,晚晚蜜湯”之說。平時白天應多飲白開水或鹽水、淡茶、豆漿、牛奶等,晚上則喝點蜜水。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A等,是防止秋燥、滋陰養肺的佳品。
“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既是補水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引起的便秘,一舉三得。
調理之二:食麻以潤其燥
古代著名的營養專著《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可以多食芝麻、核桃、百合、藕、糯米、蜂蜜、海蜇等以滋陰潤腸;多吃廣柑、山楂、蘋果、梨、荸薺等以及帶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芒果、番茄、柚子、獼猴桃、檸檬等,以清熱生津、養陰潤肺。
調理之三:多清淡而少
油膩
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尤以紅/白蘿卜、蓮藕、瓜果、馬蹄為佳;不吃或少吃辛辣、煎炸、燒烤類食物及干燥的膨化食品,如生姜、辣椒、花椒、桂皮、蔥、酒和炸薯片、爆米花、炸土豆片以及油條、炸魚、烤羊肉串等,這些食品屬于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
調理之四:進食以潤燥為前提
涼爽的秋天使人胃口大開,而此時進食千萬不可太隨意,應以潤燥為前提,雞肉、牛肉、鴿肉、當歸、熟地黃等較為溫熱之品,可適當食用;羊肉、狗肉、鹿茸、附片等大溫大熱之品,除非陽虛體質者應盡量少吃。下面列出一些潤燥食譜以供大家選用。
雪梨飲 雪梨、蜂蜜適量。雪梨去皮切碎,搗汁飲用,或將其熬膏加蜂蜜飲用。預防秋燥果品中,尤以梨為最佳,其性甘涼,具有潤肺、止渴、養陰滋潤、化痰、通便之功效。
百合燉雪梨 取百合30克,雪梨一只(去皮切片),同入碗內,放水適量,然后置鍋內加蓋隔水燉煮約1小時即可服用。每天早晚各1次,連服3~5天。
川貝燉雪梨 取雪梨1只洗凈,橫斷切開去核,放入川貝末6克,然后將兩半拼攏,用牙簽固定,放碗中加水適量,隔水燉30分鐘即可,吃梨喝湯。每日1次,連服3~5日。
蘿卜鴨梨汁 取白蘿卜、鴨梨各適量,洗凈去皮,切碎,以清潔布包好絞榨取汁。每取100毫升服用,1日3次。
銀耳燉百合 取銀耳5克,漂洗后用冷開水浸泡1小時,撕碎,加百合30克,用適量水燉熟,每晚睡前服用。
生地鴨梨粥 取生地30克,鴨梨3個,大米50克。先將生地、鴨梨洗凈,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除去生地和梨渣。米粥煮熟后,加入生地鴨梨汁拌勻,趁熱食用。有潤肺、清心、降火之功效,可治肺熱咳嗽。
百合麥冬粥 取鮮百合50克,麥冬30克,杏仁10克(去皮打碎),粳米50克,同煮為稀粥,調白蜜適量溫食。1日3次。
玄參麥冬粥 玄參、麥冬各30克,煎湯取汁備用。粳米50克煮粥,熟后兌入藥汁令沸,調蜂蜜食用。1日1次。
沙參甘蔗粥 沙參30克,新鮮甘蔗500克(去皮榨汁備用)。粳米50克加入沙參煮粥,熟后兌入蔗漿汁50毫升,再煮沸1次,調勻即可食用。
黑木耳粥 黑木耳5克,紅棗5枚,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黑木耳發好、撕小塊,粳米、紅棗(去核)洗凈,三者同放鍋內加水,文火熬熟后,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銀耳枸杞玉米糖水 銀耳、枸杞、紅棗、甜玉米粒、冰糖各適量。銀耳泡開后焯水、撈出;銀耳、枸杞、紅棗先加水、冰糖,煮至銀耳軟爛,再加玉米粒煮15~20分鐘。
芝麻核桃粥 黑芝麻、核桃仁、粳米適量,冰糖少許。先把芝麻、核桃仁炒熟,前者研細、后者切碎,備用。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粥熟將稠時加入芝麻與核桃仁,再煮片刻即成,用冰糖調味服食。適用于咽燥口渴、大便秘結、皮膚干裂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