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有一種錯誤觀念,總以為中藥大多來自草、木、花、果等植物,其藥性和緩,多吃常吃,沒有什么副作用。其實,中藥只是就西藥而言副作用較小,絕對不是沒有副作用。據古今醫者長期臨床實踐總結,中藥服用不當,如用量過大、時間過長,或體質差異等因素,都可產生程度不同的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
用藥不當 如有的人不懂中醫辨證論治,不分寒證熱證,虛證實證,濫用藥物,結果錯用熱性藥治熱病,寒性藥治寒病,體虛者誤用攻伐藥,體實者誤服滋補藥,以至釀成了“火上澆油”、“雪上加霜”和“人參殺人也不知其過”等后果。
用量過大 有些人認為中藥安全無毒,尤其是一些平補中藥,可以不按醫囑過量服用,以至產生了副作用。如素有“和事佬”之稱的甘草,善調百藥,但若長期過量服用,可導致腹脹、食欲減退、水腫等不適,甚至出現高血壓、低血鉀等副作用;又如“補藥之王”人參,若服用過量,會引起失眠、興奮、易激動、皮疹、便秘、鼻出血和高血壓等病癥。
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多發生于特異性體質。臨床實踐證明,魚腥草、天花粉、板藍根、人參、五味子、烏賊骨、牛黃解毒片、六神丸、小青龍湯等都可引起過敏反應。例如,六神丸可抑制心臟跳動及出現濕疹皮炎樣損害;五味子、當歸、黃連、冰片等可引起蕁麻疹;云南白藥可導致過敏性休克;鹿茸精可引起剝脫性皮炎;等等。
中毒反應 有些中藥還有強烈的毒性,如巴豆、大戟、甘遂、蟾蜍、斑蝥、馬錢子等,都是廣為人知的劇毒藥物;臨床上常用的蜈蚣、全蝎、白果、半夏、附子等藥物,也都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不當可導致中毒反應。
孕婦服藥反應 有些中藥對孕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會發生“輕則動胎,重則墜胎”的不良后果。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將87種中藥列為妊娠禁忌藥,如孕婦禁用毒性較強、藥性猛烈的中藥麝香、三棱、商陸、干漆等;慎用破氣、辛熱、滑利活血的中藥桃仁、紅花、大黃、冬葵子等。
所以,在服用中藥時切不可掉以輕心,私自加大劑量,盲目增減方劑成分,應在專業藥師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