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問一個老人,大街上那么多的乞丐,怎么樣去辨別真偽?
老人說:“靠心靈。不是辨別別人,而是辨別自己。”
原來,困惑自己的不是騙子和幾塊錢就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是你心靈的承受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遠遠地看見乞丐就計劃著行走路線,琢磨著如何躲閃而過,最好連目光都不要觸及,甚至害怕弄臟了附近的空氣,害怕迎面被問到的窘相和尷尬,害怕需要掏錢的動作或是支吾應付的樣子,害怕給了錢被別人當做傻子,也害怕不給錢又有不仁義的嫌疑,一時間所有的緊張和慌亂竟然都是為別人而活。
很多時候,我們低首,側目,無語,行色匆匆,像做了虧心事的孩子,像趕赴重要會議的國家元首,也像一條泥鰍擠入人頭攢動的河流,消失得越快越好。
老人說:“你將他們作為落難者來對待,坦坦蕩蕩去施舍,即使偶爾碰到騙子,自己不知,心靈也是真實的,溫暖的。你將他們作為騙子來面對,那么即使你不付出,心里還要為自己找一下理由,私底下憤憤地說,騙子,都是騙子,想騙我的錢。哼哼唧唧,一天的心情都不會太好。”
是啊,人都到了乞討的地步,還得不到別人的幫助,是這個社會的悲哀,也是所有人的悲哀。即使有些人以行騙獲得利益,也不值得我們為此破壞自己的行為準則和道德底線。
還記得,那個年代我們曾經高尚過。小時候,家住在農村,遇到災荒年,經常有要飯的拿著一根拐棍喊門。大人不在家,我們小孩子就慌忙跑到屋里翻出幾張煎餅或是兩個饅頭,嘴里還問人家夠嗎?爸媽回來后,我們如實相告,一定會獲得大人的夸獎說:“這孩子懂事。”
如今,科技迅速發展,人可以飛到太空上轉悠,我們怎么反而不懂事了呢?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