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帶給別人笑聲的人很容易贏得好感,這也是趙本山、郭德綱、范偉、周立波他們擁有觀眾緣的道理。生活中也是,據報載,有心理專家指出,眾多青年擇偶標準雖在口頭上大多著重于經濟實力、學歷、家庭環境等因素,但最終很容易拋棄條條框框,只為對方的幽默感傾心。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必定是感受敏銳且心態放松的,在張弛之間,妙趣橫生。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調侃能力在人際交往和信息傳播中如此重要。搞笑的涮人手機短信流傳,以及各種趣味段子的網絡熱轉,儼然成為信息時代的全民幽默大開發熱潮。回首過去的2011年,留下了一堆“去看海”、“你懂的”、“我反正信了”、“HOLD住”、“坑爹”諸如此類的流行語。
拿熱點開刀,面對本該嚴肅的事情大家集體變得“不正經”,這種“不正經”調侃的背后,更多的是探尋真相的正義感在某種壓力下的夸張變形,是在嚴肅中的一種幽默釋放。身處在一個快速的社會,面對各種光怪陸離的奇聞趣事,只能集體感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這種無厘頭的調侃讓人在變幻莫測的時代中學會了另一套生存哲學。
調侃不是對抗,但非常強韌,壓力下折個彎,彈幾下,迅速恢復原狀。它永遠不會成為推動某種變革的革命性力量,但這種彈性保持了自身的微正義,也保持對荒謬和愚蠢的微鞭策。
“處之以淡,處之以忍”恰恰表現了這種調侃背后的情緒。正如微博上流行的“世界已經阻止不了……”我們自然也無法阻止這個世界將要發生的一切,與其悲憤怒罵,不如來一場歡快的論戰,我們于是平淡、忍讓、調和著社會中所有的不快、傷痛和不滿。調侃著關注,圍觀的力量依然在延續,我們只是在圍觀中學會了柔和地和這個世界相處,在快樂中學會反思,在調侃中等待正義。
急劇發展的社會,存有不平衡因素,若社會是一個氣球,這些不平衡因素則在發酵并脹大,呈緊繃狀。社會維穩壓力加大,這是各方共識。回首2011年數起群體事件,維穩與被維穩這個難解的結在烏坎事件中有被巧妙解開的跡象。網絡熱議推動社會文化,社會文化潛移默化影響相關各方放棄劍拔弩張的對抗思維,真誠面對,烏坎似乎可成為與小崗村媲美的社會范本。作家陳村說:“假如我們都懷著寫情書一般的情感,世上的紛爭一定會頓時寂滅。”那么,假如我們都有調侃的心態,社會會怎么樣?所有的生命力都應該是有彈性的,所有剛性的力量,不管好的壞的,都應該是讓人警惕的。
雖然層出不窮的社會負面新聞熱點讓微博好似變成了笑話集中營,但全民熱議正日漸成為社會自我糾正的良好機制,糾正到無大事可冷嘲熱諷,且聊趙本山、小沈陽等插科打諢的輕松日常生活。
君請看,社會正在使勁侃,輕輕調……
(編輯 張黎 hope_s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