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豬跑,吃過豬肉,但從沒吃過60元一斤的豬肉。都說一分價錢一分貨,能賣這么貴,這豬肉自然是不凡。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人或許還有點模糊的印象,那時候的豬不是現在市場上白皮膚、粉嘟嘟的樣子,而是長著黑毛、略顯精瘦的豬。這小黑豬的學名叫“黑山豬”,在白皮豬大規模進入消費市場后,黑山豬就漸漸在市場上絕跡了。到近幾年,黑山豬只有在相關的農業研究所里才能看見,研究人員主要是對其進行保種,并進行研究。
有一個1986年出生的年輕小伙子,把眼光鎖定了這個幾乎已經被遺忘的豬品種,把它重新推向了市場,這個小伙子就是耿羲。
辭去副總開辦農場
其實,年輕的耿羲并不是一開始就瞄準了黑山豬這個品種,他也不是農民出身。耿羲出生于江蘇南通,2008年畢業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
學計算機出身的他怎么會跑去養豬的呢?
上大學期間,耿羲對自己的專業前景做過分析,他認為計算機這行技術更新太快,自己可能做不成什么太大的成績。他很想創業,一直關注著與創業有關的各方面信息,但大學期間沒能找到非常好的創業點。
但他似乎天生就具備一定的經商才能,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上學時,他去一家環保公司實習,經手的投標工作基本上全部競標成功了。公司很看重他的實力,畢業時這家公司就想破例聘他為副總經理。從同齡人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鼓舞的、充滿希望的機遇,然而耿羲最終放棄了。創業夢想的火苗一直在他心中燃燒著,也許是注定的時機,就在畢業之際,他發現了報紙上的一則廣告——南京市浦口石橋鎮有一個養殖場意欲轉讓,盤下養殖場需要100多萬。一直在心中燃燒的火苗仿佛嗖地一下升騰了起來,耿羲心里一亮,他想自主創業,發展養殖業,開辦農場!
這個想法在一般人看來挺不可思議的,學計算機的大學生去搞養殖,這不是浪費嗎?他能養得好嗎?最重要的是,他有那么多錢嗎?有信心,有想法,想做的話,困難總有辦法解決。耿羲先沒想太多錢的問題,而是到該農場基地進行了考察。在對基地的交通、水質、氣候和土壤等情況進行了解后,耿羲心中有了數,有了初步的接手意向。
耿羲是一個執行力很強的人,雖然未來的遠景還只在他腦中,但他還是一步步扎實地往前邁步了。回來后,他開始主動通過媒體和網絡搜集關于大學生創業的基本政策——大學生創業政策按地域有各自不同的幫扶政策。他經由南京市人事局(現更名為人社局)了解到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創業貼息貸款、媒體宣傳等。在進行政策了解后,耿羲便果斷地從環保公司辭職,組建了一個夢幻的九人大學生創業團隊,他們分別來自南京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以及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涉及計算機、機械水電、獸醫、動物防疫和食品營養學。耿羲說:“其實團隊里兄弟的專業各有不同挺好的,正適合我們的創業需要。”
在組建團隊的同時,耿羲也在不斷地籌集資金。他通過石橋鎮人民政府申請到了20萬元的農業貼息貸款,通過南京市人事局申請到8萬元的大學生創業貸款,又東拼西湊了一些錢。2009年1月,耿羲的團隊在墊付完部分資金后正式入駐石橋鎮雙山村基地。2009年2月,南京菁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風雨之中堅守彩虹
小伙子們對基地環境做了大幅的修整,并擬出了初步的創業規劃。基地總占地面積為200余畝(其中水面面積50畝),大致分為生活區、養殖區、水產區和苗木區,大家欲通過養殖、種植及水產相結合的方法實現生態循環農業,以雞(鴨、鵝、豬)——蔬菜(苗木)——魚類為鏈條。計劃敲定后,公司在2009年2月至6月之間先后引進了草雞、麻鴨、白鵝、豬、千斤魚苗及蔬菜種子若干。
同時,耿羲也注意到了“黑山豬”這個稀有品種,開始與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學研究所的研究“黑山豬”品種的專家章熙霞進行初步的溝通。
看上去一切都充滿光明的前景和勃勃的生機,剛畢業的小伙子們能吃苦,有干勁,信心飽滿。然而,創業的路途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順利,由于經驗不足,把事情想得過于簡單,在養殖過程中開始出現一系列問題。先是因為連天的電閃雷鳴,近一半的草雞都因受驚嚇致死,大家心里十分難過。心里也埋下了一些情緒,他們在心里責怪自己為什么沒有事先預防,未雨綢繆。緊接著,活蹦亂跳的麻鴨竟然被偷去了大半!麻鴨事件剛過去,400多頭豬苗開始生病,他們采取緊急措施,向專家求救,最終保住了200多頭豬苗。
這一連串的打擊,足以重創一個人心中的希望和熱情。看來創業真的沒有那么簡單,一部分學生開始動搖,再后來學生的父母也開始施加壓力,創業團隊開始瓦解,學生一個接一個被父母領回家,最終只留下三人堅守公司。
在表面的蕭條慘淡之中,身負債務的耿羲和留守的兄弟頂住了壓力。耿羲說:“壓力十分大,但我們并不是盲目堅守。”原來,支撐剩下的三個人堅守公司的主要原因便是山豬項目的運作,他們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來了解它,并確定這是一個能帶領他們走向成功的項目。
耿羲冷靜地反思著,以前的創業想法太雜太多,不夠專和精,只想著做普通農產品、走大眾市場。現在看來,在激烈的競爭形勢和農場精力有限的情況下,這樣的思路必須改變。于是他們選擇了一條新路——做與眾不同的高端綠色農產品,做專做精,主打高端消費市場。
在經過一系列的磋商之后,在農林局等相關機構的幫助下,公司最終和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學研究所達成了合作協議,由科研所提供優質山豬苗,耿羲的公司進行擴繁和市場運作,一同將黑山豬推向市場,并創建了“金陵古山豬”這一品牌。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0年3月,耿羲引進了1000頭兩個月大的黑山豬種,約好了豬賣了之后再付錢。除了給豬喂含硒元素、無添加劑的綠色飼料外,耿羲還經常趕豬跑步鍛煉身體,并定時給豬用草藥調理。2011年1月,第一批黑山豬出欄,正趕在春節前夕,耿羲在中山北路開了一家黑山豬肉專賣店,“普通豬肉40多元一斤,腿肉和肋排都是60多元一斤,五花肉58元一斤,不愁賣,只要買過黑山豬肉的,后來都成了回頭客。”市場終于打開了,養育黑山豬的第一年,公司就實現了100多萬的銷售額。
現在,“金陵古山豬”已經逐漸打響了品牌,也有了固定的高端銷售渠道。因為黑山豬的養殖周期長,豬的出欄率不是很高,專賣店的貨已經跟不上供應,專賣店被停掉了,黑山豬的價格也降到了平均40多元一斤,要求供貨的大客戶源源不斷。
事業逐步打開了局面,繁忙的耿羲還去自學考取了南京農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他結合自己的農場發展,與導師、同學設立課題,共同研究“優良品種的肉質改進”,真正實現了“產學研”相結合,知識的拓展與實踐的積累同步進行。
目前,耿羲的公司正在做打入青奧會的努力,他說,這是公司走向國際市場的良好契機。
回首這看似短暫卻又漫長的三年創業路,實誠的耿羲并沒有太多的驕傲,卻有很多的感慨,他說:“雖然這一路總體來說還算是順風順水,但我想起來還是有點后怕。創業初期還是欠考慮,沒什么規劃,但勇氣讓我邁開了第一步。我從小就是個不服輸的孩子,已經開了頭,壓力再大,我認定的事情也一定要做到底、做好!”
現在,事業的局面打開了,耿羲是城里、農場兩邊跑,家人不擔心他的事業,卻很擔心他的生活,覺得他太辛苦了!說起這些,耿羲心里充滿了對父母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