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天津調研時,回到母校南開中學,與師生交流。溫總理告訴師生:“我出生的年月正是日本侵略者在華北大掃蕩和實行‘三光’政策的時期。我的童年是在戰爭和苦難中度過的,窮困、動蕩、饑荒的往事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一種樸素的平等觀念在我的心中萌生:人人生而平等,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應平等相處。”溫總理感慨:“我認為,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民情、民心、民意,而民心向背決定政權的存亡。衡量政策好壞的標準只有一條,就是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我之所以經常講窮人的經濟學、窮人的政治學和窮人的教育學,就是想讓人們懂得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窮人占多數。一個政府、一個社會應該更多地關愛窮人,窮人應該擁有平等的權利。在中國,不懂得窮人,不懂得農民和城市貧困階層,也就不會懂得窮人的經濟學,更不可能樹立窮人的教育觀。公平的核心是在生存、競爭和發展的機會上人人平等,而不是基于財富或其他特權的平等。一個政府如果忽視民眾和民生,就是忽視了根本。而公平和正義是社會的頂梁柱,失去了它,社會這個大廈就會倒塌。‘國之命,在人心’,說的就是人心向背決定社會的發展和政權的存亡。政府是窮人最后的希望,民眾的貧窮是政府最痛心的事。只有把這些道理真正弄懂,才算真正理解‘以人為本’的含義。”
(肖燕明摘自《廣州日報》2011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