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城市。南京的韻味在于秀美的山水,更在于豐厚的歷史。
桃葉渡畔王獻之的送別,烏衣巷中昔年的繁華,小百花巷的清新,茶花里的婉約……正是這些縱橫交錯的街巷構筑起一座靈動的南京城。
南京古地名
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先生游歷南京后,寫下的《南京》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評價:“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揣摩,你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從這句我們從小就熟知的詩句中可以看出,南京的地名似乎處處都充滿著詩意。這些地名與南京的歷史和名人早已融為一體,如今那芳草萋萋的臺城、淹沒在南朝煙雨中的安樂寺、無跡可尋的鳳凰臺都已成了歷史的剪影。
不知道同學們在學古詩詞時有沒有留意過地名?它們之中有很多已經消失,連遺址也沒有留存,但也有許多沿用至今,大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可以做一個有心人,一起尋找南京那些蘊含深意的古地名。
千奇百怪的街巷名
南京的街巷名數不清,幾乎每條街巷都有一段歷史,明朝初年南京就有“九市十八坊”之說,如今保留下來的以“市”為街名的有“牛市”“魚市街”等多處。有些地方以數字命名,例如二條巷、三條巷、四福街、五佰村……一直到九條巷。
還有很多有趣的街巷名是由于以訛傳訛出現的:比如“狗耳巷”,這里在古代有一條大溝,巷以溝為名,稱作“溝兒巷”,后來訛傳為“狗耳巷”。而“陰陽營”是因為明代鷹揚營衛隊曾駐于此,原名為“鷹揚營”。同樣,“傅厚崗”在明代時駐過府軍后衛隊,故名“府軍后衛崗”,簡稱“府后崗”。“淵聲巷”因舊時地勢低洼,雨天道路泥濘不堪,行人怨聲載道,因而得名“怨聲巷”,后來在人們口耳相傳中,演變成“淵聲巷”。再如,現在改稱為“三牌樓大街”的“樓子巷”,因明清時此處有大片竹林,居民多以編竹簍子為業,故當時稱“簍子巷”,后來訛傳為“樓子巷”。
我再出幾個地名考考你,位于漢中路南側的“螺絲轉彎”、中山北路以西的“三步兩橋”,這些名字是怎么來的呢?還有“評事街”“益仁巷”“天堂村”……這些街巷名字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搜索資料查查看!
同學們,來到一個城市游玩,除了去那些有名的景點,不妨走街串巷欣賞有意思的地名,體味一段段歷史,你將對這座城市有不一樣的發現!
(責任編輯:范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