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紅杏是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選育的極晚孰杏新品種,果實發育期100~110。果實近圓形,平均重68g,大小整齊,果皮近全紅,果面光滑.漂亮。果肉硬,耐貯運,鮮食加工均宜。早果豐產。抗裂果、抗瘡痂病。綜合性狀優于晚杏、晚熟李光杏等品種。2009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
關鍵詞:杏;極晚熟;抗裂果;豐產;晚紅杏
杏樹因具有很強的抗寒和耐旱特性,因而在溫帶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廣為栽培,成為山區丘陵的主要果樹。由于杏果實皮薄汁多,不耐貯藏,因此,杏果的供應期主要靠培育不同成熟期的品種來調節。在我國,早熟杏售價一般較高,因而果樹育種者對早熟杏的培育比較重視,也育出一些較好的極早熟杏品種,如紅豐、新世紀等。但對于晚熟杏的培育則鮮見報道。近年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杏加工企業的發展,對于晚熟杏與極晚熟杏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培育晚熟和極晚熟杏品種很有必要。
1選育經過
1997年,我們在本所杏資源圃調查時發現一實生株,成熟期特晚(當年8月5號成熟),且果個較大,果面紅色,極漂亮,遂定為優株。于1998—2002年,以晚杏、晚熟李光杏等為對照,采用高接換頭的方法,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進一步對其生物學特性進行觀察鑒定,結果表明,該優系晚熟性狀穩定,綜合性狀優良。2003年起在我省晉中市、陽泉市及大同市等不同生態區進行區域試驗,生長結果均好。2009年通過了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定名為晚紅杏。
2主要性狀
2.1植物學特征
樹姿半開張,干性較強,樹形為半圓形,樹高4~4.5m,冠幅4.2~4.5m。主干老皮粗糙,縱裂,灰褐色;多年生枝灰褐色;1年生枝多直立,較粗壯,陽面紫紅色,陰面綠褐色;皮孔小而少,圓形,不明顯。葉片卵圓形,長8 .4 cm,寬6.2cm,葉面稍縱卷,深綠色,光滑無毛,葉尖突尖,葉基圓形.葉緣粗鋸齒;葉柄長3.6cm。花瓣5片,淺粉紅色,雌蕊1枚,雄蕊30枚左右。2.2果實經濟性狀
果實近圓形,縱徑5.2cm,橫徑4.8cm,側徑4.7cm,平均單果重68g,果個大小整齊。果皮底色黃,近全面著紫紅色,茸毛稀少,具光澤。果頂凹入;縫合線中深,一側稍凸起,片肉大致對稱;梗洼淺窄。果肉黃色,質地硬韌,纖維中粗,汁液中多,味甜酸,具少許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總糖含量10.2%,可滴定酸含量3.1%。離核,核橢圓形.核面較光滑。仁飽滿,味苦。果肉品質中上,綜合性狀優于當前生產上推廣的幾個晚熟杏品種,詳見表1。
2.3物候期
在晉中地區,3月中旬或下旬花芽萌動,3月下旬或4月初開花,4月上旬或中旬落花,花期約1周。幼樹枝條有兩次生長高峰,5月中旬出現第1次生長高峰,到5月下旬6月初停止生長;6月中旬開始生長,到7月中下旬又出現第2次生長高峰。7月下旬到8月初果實成熟,果實發育期100~110,為極晚熟品種(按照杏成熟期劃分的標準,果實發育期超過90的的為極晚熟的品種,晚紅杏與國內推廣的幾個晚熟杏品種相比成熟期最晚,見表1)。10月底11月初落葉。
2.4生長結果習性
晚紅杏樹勢中庸,樹姿開張。萌芽率49%,成枝率5%。各類果枝均能結果,以短果枝與花束狀果枝結果為主。成齡樹短果枝約占果枝總量的25%,花束狀果枝占55%,中長果枝占20%。異花授粉,以串枝紅、雞蛋杏、蘭州大接杏等做授粉樹效果較好,一般坐果率達20%以上。雌蕊敗育率低,多年觀察,敗育率在25%~40%之間。結果早.豐產性好,3年生樹株產5.2kg,5年生株產24.2 kg,10年生株產110kg。
2.5抗性
2.5.1抗裂果性晚紅杏高度抗裂,在成熟期降雨較多的2005年與2007年調查,蘋果杏裂果率分別為20.1%與30%,而晚紅杏與生產上抗裂品種串枝紅的裂果率均為0。
2.5.2抗病性晚紅杏高抗瘡痂病,據2005、2007、2008年調查。晚紅杏瘡痂病的感病指數分別為0.63、0.25、0.50,遠低于高抗瘡痂病品種駱駝黃(7.50、6.25、7.13),抗瘡痂病能力強于駱駝黃。晚紅杏抗流膠病,據2007年調查,晚紅杏對流膠病的感病指數為3.0低于生產上抗流膠病品種雞蛋杏(3.8)、串枝紅(4.2)與金太陽(9.5).屬抗流膠病品種。
2.5.3抗寒性晚紅杏自1991年觀察記載以來,未發現有枝條的凍害現象。在區試點大同地區,冬季最低氣溫常達一30℃,未見凍害發生。
2.5.4抗晚霜性杏樹花期常遭晚霜危害.目前還沒有特別有效的防治方法,因此杏品種的抗晚霜特性就具有很大的意義。2001年的花期霜害最為嚴重,晚紅杏花朵的受凍率為76%,與抗晚霜性較強的雞蛋杏類似(81%);花蕾的受凍率更低,只有12.4%,遠低于雞蛋杏(78%)。
3栽培技術要點
在山西省.為了發揮晚紅杏的優勢,以晉巾及其以北地區發展為最宜。丘陵、平地、山地均可發展,但以丘陵、坡地發展為佳。在丘陵山區株行距以3m×4m為宜,在平地可用3m×5m。樹形用小冠疏層形或改良主干形均可。其他管理與一般杏品種類似,但因晚紅杏枝條易下垂,結果多,因此定干要適當高一些.同時主枝角度不宜拉到水平,以略上翹為好。肥水相對要充足,還要疏果,這樣才能保證果實有較好質量與較大的果個。
第一作者簡介:戴桂林(1956),男,1982年畢業于山西農業大學園藝系,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核果類果樹的育種與栽培工作。
基金項目:山西農業科學院“十一五”重點育種課題。
(收稿日期:201l-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