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作物是果農為培肥地力,減小地表徑流,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果園的前期產值,而在果樹行間種植的其他作物。目前,莊浪縣蘋果幼園間作物種類繁多,經濟價值各不相同,對果樹的影響也千差萬別。為了指導莊浪縣蘋果幼園搞好合理的問作套種模式,從2008年起,我們對莊浪縣的14個鄉鎮的蘋果幼園主要間作物類型、生物學特性進行了實地調查,在總結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幾種適宜莊浪縣蘋果幼園的間作套種模式。
1莊浪縣蘋果幼園主要間作套種作物類型
1.1綠肥牧草類
主要有白三葉草、紫花苜蓿等。一般為豆科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90cm。這類間作物大多生長迅速,枝繁葉茂,根上著生較多根瘤,是很好的綠肥或牧草作物。除紫花苜蓿根系較深,蒸發量(蒸騰系數在700~900)較大外,其他綠肥根系較淺,蒸發量(蒸騰系數在500~700)較小。目前,其利用途徑一種是作為綠肥,于花期前刈割覆蓋果樹行間,腐爛分解后增加土壤有機質;另一種是作飼料喂養動物,糞便腐熟后還園,這樣既可以增加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又可為果農提供一定的畜產品,一般每667m可收入1000~1200元。
1.2 蔬菜類
主要有辣椒、蕃茄、甘蘭、蘿卜、馬鈴薯等,一般為1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70cm,根系分布在10~30cm土層內,蒸騰系數在500~800。這類作物具有生長快、產量高、需肥水較多的特點。
1.3 中草藥類
主要有黃芪、黨參、丹參、大黃、獨活、冬花、板藍根等.一般為1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株高30~100cm,根系一般分布在20~35cm的土層內,蒸騰系數一般在400~600。這類間作物大多生長較慢,需肥水較少,易管理。且經濟價值較高,但受市場行情影響較大,一般每667m收入在1000~2000元。
1.4 經濟作物
主要訂西瓜、花生、黃-豆、油菜等,一般為1年生草小植物,株高30~50cm,根系多分布在10~35cm的土層內,蒸騰系數在400~500。這類作物的每667m收入一般在700~1500元。花生、黃豆、油菜一般生長期較短,生產技術簡單.經濟價值較高,近年來為越來越多的果農所采用。而西瓜生產要求技術性高,投入的勞動力也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目前沒有普遍采用。
1.5糧食作物
主要有小麥、玉米、高粱等,一般為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小麥株高多在50~70cm,蒸騰系數450~600;玉米、高粱的株高都在150cm以上.蒸騰系數250~300。這類間作物一般每667m。收入300~500元。糧食作物一般根系分布較深,需肥量較大,對果樹的影響亦大。小麥雖然植株較矮,管理粗放,用工量小.但蒸騰系數高.生產期消耗水分較多,加之一些雜食性的害蟲在小麥收獲后危害蘋果幼樹,因此間作小麥、玉米、高粱認為是最不理想的。2莊浪縣蘋果幼園比較適宜的間作模式
2.1“果一草”間作模式
在果園中套種白三葉草、紫花苜蓿或者種植油菜、豆類等,在生長前期作為綠肥翻壓,可以與果樹擴穴、深翻壓綠肥結合,達到育肥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也 可以用牧草飼養羊、豬、兔、雞等動物,動物糞便返還果園可培肥土壤,動物產品可增加果農收人。這樣就可以延長產業鏈條.利用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確實為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2.2“果一藥”間作模式
在幼齡果園中間套作植株矮小、根系淺、肥水需用量小.對果樹影響較小且經濟效益顯著的中草藥類,如黃芪、黨參、丹參、大黃、柴胡、人參、山藥、板藍根等,以達到作物倒茬和以藥養園的作用。
2.3“果一菜”間作模式
在幼齡果園中間作茄子、蘿卜、甘藍、辣椒、葉菜類等耐陰或較耐陰類型蔬菜,利用果園初期問作種植蔬菜,實行精耕細作,不僅能當年盈利,及早收回果園投資。而且由于種植菜田有較高的肥水保證,有助于幼齡果樹的增根擴冠。
2.4“果一經”間作模式
在果園問作生育期較短、植株低矮的黃豆、紅小豆、綠豆、黑豆、花生、油菜等,可利用豆科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提高土壤氮素含量。同時將作物的秸稈粉碎后翻壓果園,或做動物飼料利用,其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亦十分可觀。
2.5“果一瓜”間作模式
在幼齡果園中間作瓜類,如種植西瓜、黃瓜、南瓜等,這些瓜果類作物需水量較少,與果樹生長比較協調,經濟效益較高,是果園間作中效益型的經濟作物。
2.6“果一薯”間作模式
在幼齡果園中間套種馬鈴薯等薯類作物.其枝葉茂盛,適應性強,根系較淺.與果樹根系交叉較少。在果樹陰蔽的條件下,對塊莖形成無明顯影響,但忌連作,必須采取輪作。
3果園間作應注意的問題
無論哪種間作方式,必須為果樹留出營養帶,營養帶的寬度以樹冠大小而定,一般應大于樹冠寬度0.3m。種植間作物前應施足基肥.在間作物生長期應補施足夠的肥料,避免問作物與果樹爭肥爭水,影響果樹的生長。在間作物的常規管理中,一定要充分考慮果樹的生長,如土壤耕翻、施肥、灌水、病蟲防治等.在這些農事活動中不能損傷果樹的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