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大果榛子在北方地區大量發展,山西省從2002年開始引進,生產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為了促進山西省榛子產業健康發展,結合10多年引種栽培經驗,從溫度、土壤、降水、品種、苗木等方面闡述了發展榛子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榛子;栽培;自然條件
大果榛子是指生產栽培的平歐雜種榛(平榛×歐榛)或歐榛,我國栽培的主要是平歐雜種榛,集中在東北的遼寧、吉林等地,發展很快,內蒙古、河北、山西等省區也開始大量引種試栽。山西農業大學從2002年開始引入大果榛子,經引種觀察試驗,證明可以在山西的部分地區適當發展。由于榛子的栽培歷史還比較短,栽培技術還不是很成熟,還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栽培技術,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F將我們在引種試栽中發現的一些問題介紹如下.供參考。
1溫度問題
溫度是制約物種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初期試驗表明平歐雜種榛栽培適宜區的溫度是年均溫7~15℃,從地域分布來說包括沈陽以南到長江以北的廣大區域,山西也在這一區域之內。然而夏季的高溫往往成為限制平歐雜種榛子栽培的一個重要因素,我省7-8月的高溫干旱常常造成榛子葉片黃化、焦邊等,嚴重影響榛子的正常生長。體內貯藏營養減少,導致越冬性下降,最后使部分植株生長不良,枝條枯死,引種觀察園內有的品系不耐高溫,枯死現象較為嚴重。所以在栽培區域的選擇上要選擇夏季比較涼爽的丘陵山區或半山區.以躲避高溫的危害,同時要選擇耐高溫的品種或品系栽培。
另外,榛子開花很早,易受晚霜危害,在山西晉中地區3月上中旬即開花,是目前開花最早的果樹,一旦災害性天氣發生必然會給生產帶來巨大的損失。栽植榛子要避開低洼地、風口等容易發生晚霜危害的地方,早春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及早預防。
2土壤問題
山西大部分的土壤是石灰性土壤.土壤偏堿.不符合榛子所需要的微酸性土壤環境,在偏堿的土壤上種植榛子,容易表現出葉片黃化,生長不良。但據山西農業大學的試驗,平歐雜種榛在土壤ph值為7.1~7.9時也能生長良好。另外榛子要求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要高.而我省的大部分地區,有機質含量都是偏低的,因此在栽培榛子時每年秋季要增施有機肥.逐步培肥土壤,同時還可以降低土壤ph值。
果園覆蓋是解決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的一項有效措施。通過在果園間作苜蓿、小冠花、油菜等可以改善土壤微環境,有利于榛子的生長。近年來各地果園都開始間作油菜,在春季開花前將油萊割倒翻埋覆蓋于地面,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技術。
3降水問題
不管是歐榛還是平歐雜種榛,其原產地(地中海、我國東北)氣候都比較濕潤,特別是冬春季節有較多的降水(雨、雪),空氣濕度大,有利于榛子越冬。而山西降水量小,且雨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容易造成秋季徒長,樹體組織不充實.加之冬春季節風大干旱,樹體蒸發量大,水分散失較多,很容易引起抽條,使雄花序干枯.枝條枯死。所以秋季落葉后要及時澆灌凍水。冬季在樹盤內覆蓋雜草、落葉等,減少地面蒸發,增加土壤供水能力,以減緩抽條的發生。山西果樹所的經驗是春季2月份及時進行一次灌水,補充土壤水分,可避免抽條的發生。
4抽條問題
目前來說榛子冬春季節的抽條現象比較嚴重,不光在山西,東北也存在抽條現象。平歐雜交大果榛子休眠期要求空氣濕度達到60%以上才能防止抽條現象的發生。抽條發生時雄花序干死,不能提供足夠的花粉,抽條嚴重時1年生枝條、2年生枝條易發生干死現象,甚至多年生枝條也會抽死。我們需要一個系統的方法來控制生產中的抽條現象,如營建防護林,地面覆膜鋪草,灌凍水,樹體噴布蒸騰抑制劑等,但最根本的辦法是選育抗抽條品種。
5品種問題
我省栽培所應用的大果榛子品種(系)都是從東北直接引進的,還沒有選出適合山西本地栽培的品種。所以,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廣泛收集資源,選育適合山西自然條件的品種,如抗抽條、耐晚霜、優質豐產等。另外,授粉品種還應注意選擇花粉量大,雄花序冬季干死較少.能夠保證春季有足夠的花粉散出的品種。
6苗木問題
目前榛苗繁育主要采用壓條繁殖,這種方法繁殖系數低.費時費工,且對母株的影響比較大。通過芽接的方法可以大量、快速、低成本的繁殖苗木,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砧木類型。生產上常以平榛或平歐雜種榛的實生苗作為砧木,但萌蘗較多.消耗過多的養分使榛樹生長、結果不良。華榛屬喬木類型,不產生萌蘗,但華榛原產溫暖的河南、湖北等地.做砧木后能否經受住山西嚴寒的考驗還需進一步研究。
7栽培技術問題
目前.榛子產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栽培管理技術還不配套。因為國內研究榛子的歷史還較短,栽培管理技術還不成熟.目前我們掌握的也僅僅是生長季節多次鏟除萌蘗.以減少母株養分的消耗;修剪時要拉枝的角度不能過大.以60~70。為宜;榛子內膛小枝較多.這些小枝雖能成花但結果不好,需要多疏枝以改善光照;注意培養粗壯的1年生枝,促進成花.增加結果量等.今后應依據榛子的生物學特性.不斷總結、完善其栽培管理技術。
8產量問題
在當前的栽培技術條件下榛子產量較低,目前報導的高產植株株產堅果僅2kg左右,大多數植株單產僅有幾十克.遠遠達不到豐產豐收的要求。再之榛子開花較早.容易受晚霜危害。加上管理不善等問題.絕收的現象也經常出現.因此要特別注意。若要進行大規模的栽培,盛果期榛子的產量應達到株產500g以上才較為合適.667m(2)。產量達到100kg以上,農民的收益才能得到保證。
9區劃問題
我省野生的榛子有平榛和毛榛兩種.全省從南到北都有分布,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各縣區都有野生榛林,但總體蘊藏量較少,成不連續的斑塊分布。一般米說.當地有野生榛子資源的地方,是比較適合栽培大果榛子的.但由于對榛子野生居群自然形成的原因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所以并不能因此判斷榛子的適宜栽培區域。特別要注意大果棒子的適栽范圍與平榛、毛榛是有一定區別的,各地不能盲目發展。在推廣過程中必須注意適地適栽,先做好區域試驗.在此基礎上再逐步擴大栽培范圍。
10市場問題
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和健康意識的提高.近年來干果市場活躍,扁桃、榛子、開心果等堅果走進平常人的生活,國內每年進口歐洲榛子在國內加工包裝后銷售,山西也有部分企業開始進行這種加工業務.但總的來說山西的榛子市場不如東北發達.銷售量較小。加快榛子栽培步伐的同時.也要逐漸培育榛子銷售市場.擴大影響,增加效益。
現在.我們必須針對以上問題開展研究工作.在大面積推廣大果榛子以前將這些問題解決.防止農民栽培后再出現問題,給生產帶來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