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一種信息傳遞和反饋的過程,而優化這一過程的外部條件和內部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堅持語文課堂教學的三個為主,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得到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才能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三個為主;小學語文;優化教學
一、堅持以學生為主
堅持以學生為主,即把過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切從教師“教”出發改為以學生的“學”出發。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著想,為學生的“學”精心安排教材,為學生的“學”設計好教學過程。要從教學要求的制訂、教學重點的安排、教學難點的確定、課堂時間的分配,課堂練習的精心等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切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樹立全局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從而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例如,課文《貓》第一節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內容生動,但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學生只會孤立地看貓的性格的各個側面:老實、貪玩、盡責,而不懂得把這幾個側面聯系起來看,即既老實,又貧玩,雖然貪玩,卻又盡責,才能說明貓的性格是古怪的。為了達到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目的,在講讀這個問題時,教師可以先問:“這一節里寫了跟貓的性格有關的內容有哪幾方面?”在學生理清了這一節的內容之后,再問:“這幾個方面的內容作者怎樣的把它們聯系起來的?”使學生懂得了老實、貪玩、盡責這三者不是孤立的,三者彼此聯系并統一在貓的身上,不能把它們割裂開過。最后,教師再問“為什么貓的性格是古怪的”時,就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已沒有什么困難,能夠綜合聯系起來作答。這就充分說明教師不僅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而且還要有摸清學生基礎知識和思維特點的本領。學生是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否則的話,無異于對牛彈琴,隔靴搔癢。
二、堅持以自學為主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以學生自學為主即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的一切活動,都要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服務,都要有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自學在課堂教學中不是點綴,不是花架子,應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逐步提高自學的要求,使課堂教學成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過程,建立起“以自學為主”的教學體系。
又如,《再見了,親人》一文分別寫了老愿軍戰士和大娘、小金花、大嫂依依惜別的情景。教師可以根據這三個段落內容相近、句子相似、結構相仿的特點,設計以自學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安排三個步驟學習這三段課文。學習第一段扶著走,教師先告訴學生這一段可分為話別、回憶、小結三層,然后讓學生分別找出兩件事的起止,并通過討論對每件事的內容作如下概括:1.送打糕,昏倒在路旁;2.救傷員,失去了小孫孫。然后結合幾個關鍵詞語的理解,進行朗讀練習。學習第二段時,教師只作一個提示:想一想這一段和剛學過的第一段有什么異同?學生們通過自己讀書、圈劃、思考、討論,有的說相同之處也可以分為話別、回憶、小結三層,有的說這一段重點回憶了小金花的媽媽為搶救老王和敵人同歸于盡這件事;還有的說這件事圍繞著“剛強”這個關鍵詞來寫的,通過對比表現了小金花“剛強”的性格。由于有了第一段扶的基礎,第二段的自學效果較好,課堂氣氛活躍、熱烈,學生理解了內容,弄清了層次,還比較了異同,掌握了自學方法。到了學習第三段時,教師不需要作任何提示,要求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交流“學懂了什么”“學會了什么”。學生根據學第一、第二段的經驗,很快掌握了內容。整節課自始至終貫穿了自學這條紅線。
三、堅持以讀書為主
中國源遠流長的語文教學史上,“讀”歷來被視作為一種教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中的“讀”不僅表現為師生的雙邊活動,而且往往是教師為了達到教的目的而借助于讀的一種形式和手段。以讀書為主,既要改變課堂教學多講少讀,只講不讀,只分析少看書,以講代讀等傾向,加強讀的訓練要把語文課上成認認真真的讀書課,扎扎實實的讀書技能的訓練課,不能上成滔滔不絕的分析課。要充分地認識到讀的訓練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手段,也是語文課的特色?!皶x百遍,其意自現”說明了多讀對于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高聲朗讀以暢其氣,低聲慢吟以玩其味”告訴我們,朗誦和低吟不僅可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還有助于體味文章飽含的思想感情,鑒賞文章的語言美、結構美和情感美。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