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會計作為一種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其同一的要求也就愈加迫切,會計國際化成為大勢所趨。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對我國會計國際化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會計國際化 發展 現狀 建議
會計的國際化是指會計實務從一國的范圍內,跨越國界而走向國際。當今世界,國際貿易和全球資本市場飛速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會計作為一種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其同一的要求也就愈加迫切。會計國際化可以縮小會計的國別差異,有利用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投融資,是跨國公司快速發展的現實需求。與此同時,科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為會計國際化提供了技術支撐。在這種背景下,會計國際化成為大勢所趨,經濟的發展要求各國會計準則和實務逐漸與國際通用的會計準則趨同,最終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語言的通用。
一、我國會計國際化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會計正在逐漸與國際會計準則趨于一致,會計國際化的進程在一步步推進。1992年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以及目前陸續出臺和在制定中的具體準則都是中國會計實務與國際會計慣例協調的產物。但由于歷史和我國經濟體制等一些原因,我國會計國際化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一)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
雄厚的市場經濟發展基礎是《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和施行主要力量,但我國由于歷史原因長期都處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經濟雖有很大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比差距仍很大。資本主義國家是國際會計準則的指定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制定的經濟體制基礎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而我國由于市場經濟基礎薄弱,使得國際會計準則在我國實施有很大的障礙。
(二)會計人員整體素質與國際水平有很大差距
國際會計準則在實施上更多地依靠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而不是單純地按照會計準則和制度進行會計處理。我國會計實務發展較晚,會計職業起步晚,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較弱,再加上利益的驅動,在會計處理中增加主觀判斷的空間就會增加會計造假、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會計人員整體素質的差距給會計國際化增加了難度,使得會計國際化在我國的發展步履緩慢。
(三)資本市場不發達
資本市場的發展程度使得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信息使用者有很大差別,財務報告的格式、內容、要求也會不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資本市場起步晚,會計信息使用者主要是銀行和債權人,因而財務報告的編制和資本市場發達的國家在內容和要求等方面都有差異。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國資本市場部發達使得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投融資的需求沒有那么迫切,對會計國際化的推動力不足。
二、我國會計國際化發展建議
通過對我國會計國際化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近期內要完全實現會計國際化是不可能的,會計國家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全球范圍內還是會存在。但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措施推動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發展。
(一)端正態度,正確認識會計國際化
會計國際化是一個在曲折中前進發展的事物,短期要實現會計國際化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要端正態度,對于自身存在的問題要有充分的認識,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方法和理論。對于一些合理的差異我們不能盲目引進別國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應結合我國國情逐步與國際慣例趨同。
(二)培養國際會計人才,加強會計國際化教育
在培養會計人才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外語和計算機技術的教育,提高專業技能。開設有關國際會計的課程,在講解國際會計準則的過程中要說清該準則適用的現實依據,與我國的國情和會計準則或制度有哪些差別。關注會計從業人員的后續教育,及時更新知識觀念,全面了解國際會計慣例,關注國際會計的變化。
(三)積極主動參與會計國際化
會計國際化的實質是各國逐步趨同的過程,也是各國利益之爭的結果。我國要積極參與會計國際化,積極履行在會計國際化中的義務,擴大我國的影響力,爭取更多的國家利益。積極參與區域性和國際性的會計專業團體和國際會計協調組織,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的理論和方法,介紹我國的會計,注重國外會計的新發展和新領域。在今后修訂會計準則和制度時應考慮國際會計準則,爭取在會計準則層面上先實現國際化。
三、結束語
會計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發展趨勢,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積極主動參與會計國際化,吸收和借鑒外國的經驗,促進我國的會計國際化,提高我國的國際會計參與度和認可度。對于存在的差異我們要端正態度,正確認識我國的不足,在會計國際化進程中慢慢縮小差異,實現趨同。
參考文獻:
[1]王清連.對會計國際化的思考[J]. 現代營銷,2011.1
[2]李辰星,于占彩.對我國會計國際化的再思考[J].時代經貿,2011.217
[3]任娟.淺談我國會計的國際化[J].華章,2011.26
[4]郝曉嵐.淺談我國會計實務的國際化[J].科技創新導報,2011.22
[5]楊勇.我國會計國際化的對策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