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理論,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終極目標,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本文主要從《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出發,探討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關鍵詞:馬克思 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馬克思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理論,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終極目標,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隨后,在《資本論》中指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為未來的社會奠定現實的基礎,未來社會將是“一個把每一個人都有完全的自由發展作為根本原則的高級社會形態”。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的許多著作中都闡述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其中最早且最系統的論述,當數他們寫于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識形態》。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基于分工的角度,從分工前、分工后到分工消滅后,一步步來論述有關“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思想。本文主要從《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出發,探討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首先,從《德意志意識形態》基于分工前對“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論述分析,自然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細胞。馬克思認為,在原始社會,人依賴于自然形成的共同體而生活,人是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與自然界本身發生關系。人們同自然界的關系就像動物同自然界的關系一樣,人類和每個動物都要受自然界的支配,因而這種狀態下的人,還談不上自由而全面發展。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強調說:“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定的具體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受肉體組織制約的他們與自然界的關系。”這也就是說,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既是歷史存在的前提,也決定了歷史活動的過程和歷史發展的目標指向。人作為歷史的一部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所以,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應是自然人的現實存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整體”上,而忽視“個體”的發展。可見,自然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構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細胞。
其次,從《德意志意識形態》基于分工后對“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論述分析,實踐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當人類社會發展到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的分工,“分工只是從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分離的時候起才真正成為分工。”分工“不僅使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享受和勞動、生產和消費由各種不同的人來分擔這種情況成為可能,而且成為現實。”這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的一大進步,人類在物質與精神及社會交往社會關系的方面第一次獲得了全面發展。但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通過對社會分工在生產力與交往形式之間中介作用的分析,闡明了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現實的人是片面發展的人。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受到充分重視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性被忽視,把受教育者僅僅視為消極被動地接受教育的教育客體,使教與被教成了主從關系受教育者在這過程中喪失了主體地位。只有實現“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教育的目的。人是能動的主體,人活動的結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活動主體本身。因此,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提高受教育者的參與程度,促使他們通過自己積極“自由自覺活動”——也就是實踐,能動地選擇接受教育的影響,同時也主動地、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因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培養的受教育者既能充分發揮作為實踐主體的作用,又能主動承擔對社會、他人和自然的責任,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諧的社會發展秩序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格局。
第三,從《德意志意識形態》基于消滅分工后對“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論述分析,自由全面發展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要消滅關系對個人的獨立化、個性對偶然性的屈從、個人的私人關系對共同的階級關系的屈從等等,歸根到底都要取決于分工的消滅。我們也曾指出,只有交往和生產力已經發展到這樣普遍的程度,以致私有制和分工變成了它們的桎梏的時候,分工才會消滅。我們還曾指出,私有制只有在個人得到全面發展的條件下才能消滅,因為現存的交往形式和生產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發展的個人才可能占有它們,即才可能使它們變成自己的自由的生活活動。”所以,分工的消滅成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一個具體的實現條件。馬克思主義人學的落腳點,在于關注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這恰恰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相一致。在社會關系中,注重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強化個人對組織的依賴性、約束個人利益和欲望的導向轉向確立每個人的獨立人格以承擔社會責任,把每個人都看做是社會的主體,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主的工作方向。切實地把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時代發展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德意志意識形態》.北京人民出版社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