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旅游業迅速發展,現已進入到入境旅游、國內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發展的階段。同時,金融體系組成機構、相應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也在不斷完善,銀行、證券、保險、信托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仍存在著資本市場規模小、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宏觀金融體系發展的不平衡制約了旅游企業通過直接融資籌集資金的能力,通過商業銀行貸款的間接融資方式仍是大部分旅游企業的主要選擇,然而,旅游業中特別是旅行社業現在還存在著小、散、弱、差的特點,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無有效的抵押物、擔保措施缺乏等使得其還是以內源融資為主,嚴重阻礙了其進一步的發展。因此,如何針對旅游企業的特點和發展需要創新融資方式是值得深思和探討的一個問題。
一、文獻綜述及新型融資方式分析
王景紅在《西北地區旅游業的融資對策》(2006)中提到,解決旅游企業融資困難問題要從宏觀上為旅游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和微觀上創新西北旅游企業制度及其融資技術兩方面雙管齊下。其中宏觀融資環境又分為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和金融環境。具體來講政府應該從法規、財政、信貸支持、資金投入、稅收、人力資源、項目審批等方面給予相應有效的政策手段支持,為旅游業提供雄厚的資源保障,幫助旅游業企業形成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培育和增強旅游業的競爭力。劉瑩在《拓展旅游融資方式》(2006)中通過分析旅游企業傳統融資方式及其存在的問題結合其他產業已經成功操作的較為新型的融資方式提出了四種拓展旅游企業融資方式的渠道:一、設計帶有期權性質的旅游開發合約;二、資產證券化;三、建立旅游產業基金;四、引入風險投資。文中對每種新型融資方式做了簡要的介紹,為旅游企業融資方式的拓展提出了新的方向,但是沒有具體分析每種渠道的具體操作方式,也沒有結合我國現有金融環境討論以上融資方式的可行性。其中期權、資產證券化風險投資在我國僅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的法律法規市場機制都不太完善,市場小,旅游企業在近一段時間還無法采用。張國勝和葉瑤云在《旅游資產證券化模式探索》(2008)中進一步以八達嶺長城為例,通過分析八達嶺長城的資產特征提出了八達嶺長城ABS的具體操作步驟以及制度建議:健全法制體系,培養權威的評級主體,發揮政府職能,建立完善的自我融資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
1.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自從上世紀在美國出現以來,其形式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擴大,這給資產證券化概念的明確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資產證券化的基本特征是把不具備流動性的資產轉變為可以低成本轉讓的資產。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三大金融創新之一,資產證券化在各國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極大地增強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雖然資產證券化在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金融危機的爆發并不能否定資產證券化提高資產流動性,加速資金融通的重要作用,資產證券化應當成為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工具。在有關文獻中一般根據現金流產生類型的不同將資產證券化分為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和資產支持證券ABS。MBS是以抵押貸款為基礎,以抵押貸款借款人未來利息和本金的支付作為現金流向以抵押貸款為基礎發行的證券的持有人進行支付。ABS是以基礎資產未來預期現金流入為基礎發行證券。以上分類只是從技術上根據基礎支持“資產”的不同進行分類,兩者在實質上沒有任何區別,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實際上是資產支持證券(ABS)的一種。2005年4月,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同年ll月發布了《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證券化監督管理辦法》,同時,國家稅務總局等機構也出臺了與信貸資產證券化相關的法規,資產證券化正式進入中國金融市場。
2.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
信托與銀行信貸和保險一并構成現代金融業的三大支柱。美國于1792年成立了第一家信托公司,現代信托業由此產生并迅速發展起來。房地產信托是信托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100多年前,我國金融信托業就已參與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此后由于戰爭和政治等原因發展道路坎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關于積極開展信托業務的通知》和《金融信托投資機構管理暫行規定》等一系列文件和法規的頒布,信托業在中國得到恢復和發展。
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 “是一種新型的金融投資產品,是投資信托制度在房地產領域的應用,是一種集合不特定的投資者,將資金集合起來,建立某種專門進行房地產投資管理的基金或機構,進行房地產的投資和經營管理,并將投資綜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給投資者的一種信托基金制度。”REITS一方面可以擴大房地產業的融資方式,減少房地產業資金需求受政策因素的制約,另一方面可以豐富我國民間投資渠道,調動金額龐大的居民儲蓄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為旅游飯店和主題公園等具有大量固定設施投入的旅游景點提供了一種新的融資方式。房地產投資基金主要投資于有固定租金收入,即未來有穩定現金流入的房地產項目,旅游飯店未來經營過程中的房費收入可以看做是通常意義上的租金收入。為了對未來飯店收入進行合理的預測,應該建立相應的評級機構,這種評級機構的評級標準不同于現有的飯店星級評級標準。前者評級對象是飯店未來現金流入的數量與穩定性,而后者注重飯店提供服務的質量等級。
3.其他融資方式
鼓勵旅游企業走集團化的發展道路,通過改造、兼并、收購擴大旅游企業規模,在此過程中調整資產機構,優化資產配置,引入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企業的整體實力。走集團化發展的道路有利于提升旅游企業的經營效率、抗風險能力從而使得旅游企業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能力提升,能夠籌集更多的資金進一步做大做強,與此同時還可以適當地引入外國資本與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促進中國旅游集團走上國際化發展的道路,這是實現國家旅游局提出的到2020年將我國建成旅游強國這一宏偉目標的必經之路。
除飯店業以外的旅游企業能用于抵押的固定資產數量少,且中小型旅游企業居多,很難取得商業銀行的貸款。國家應出臺相應政策引導商業銀行針對旅游企業的特點設計相關的貸款條款,以未來經營現金流入而不是現階段經營狀況和可用于抵押的資產數量作為放貸依據,對符合相應條件的旅游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鼓勵民間資本以社會捐助的形式為旅游企業提供資金支持。該種方法較適用于旅游景點的開發,例如利用社會捐助修建景區中的某一小景點等等。
二、現階段旅游業融資普遍存在的困難及原因
1.資金需求方面
旅游企業除飯店以外擁有固定資產較少,其產品以為旅游者提供各種旅游服務為主,具有無形性,這制約了旅游企業通過抵押貸款融資的能力。旅游企業特別是旅行社存在“小、散、弱、差”的特點。據2009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旅行社條例》第六條規定:申請設立旅行社,經營國內旅游業務和入境旅游業務的應具有不少于30萬元的注冊資本。旅行社設立門檻的降低一方面可以增加旅行社企業間的競爭,促進旅行社業的發展。但是同時大量涌現的旅行社規模小,缺乏先進的企業運行制度,經營效率低,缺乏創新,利潤率低,制約了其通過銀行貸款和資本市場發行證券融資的能力。旅行社業發展不成體系,現階段我國旅行社的水平分工不利于旅行社做大做強,不利于各旅行社之間的分工合作和共同發展,不利于旅行社業內部良好運行機制的建立。這增大了旅行社的經營風險,不利于其進行外部融資。
2.資金供給方面
商業銀行作為間接融資的中樞是典型的風險規避型企業,在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的驅使下特別注重對貸款企業本身的資本實力、負債率、經營效率、抵押擔保條件等方面資質的審核。而上面討論到的旅游企業自身的特點使大部分中小型旅游企業無法從“只注重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商業銀行處得到資金支持。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不成熟,制約了旅游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截至2009 年9 月末,中國資本市場資產總額占金融總資產比例約為42% ,但同期美國、英國、日本該比例分別為82%、70%和63%,可以看出,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成果顯著,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規模仍偏小,需要進一步的發展。2007年年末,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為GDP的213%,股市市值是GDP的132%,而債券市場總價值只有GDP的47%。從融資結構看,2007年是中國股市發展最快的一年,即便如此銀行業也提供了實業部門資金需求的79%,股市融資提供了實業部門資金需求的13%,債券融資指提供了實業部門資金需求的8%。資本市場中直接融資比例偏低,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才剛剛起步,不能夠滿足多元化資金需求主體的具體需要。我國金融創新滯后,不利于適合旅游企業融資的金融產品的開發。
3.國家政策方面
雖然旅游業在近年來快速發展,很多地區將旅游業列為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但是從國家層面來講,旅游業從來沒有被列為國家未來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而大力發展。政策層面沒有向旅游企業傾斜以引導資金流入旅游企業。缺乏專門面向旅游企業的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便利旅游業企業的融資。
三、現階段旅游企業融資對策思考
解決旅游業企業普遍存在的融資難的問題,要從旅游企業,旅游業運行管理機制和配套的金融設施和金融環境三個部分同時著手。
首先要規范旅游企業的運營方式,引入現代的企業制度,統一財務制度,加強信息公開增加透明度。旅游企業應走集團化發展的道路,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營效率,逐步從以間接融資為主轉變成以直接融資為主。積極探索新型融資方式,結合自身特點引入在其他行業較為成熟的融資方式,比如資產證券化和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
其次要規范旅游業的運行管理機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行業自律。在市場化的進程中,政府直接的行政條調控手段應該讓位于市場調節,運用法律的手段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現在旅游業立法還不完善,沒有統一的《旅游法》,多為部門法和行政法規,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應結合現階段旅游發展狀況和未來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旅游業的發展規劃整合,完善旅游業立法,彌補空缺,為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建立良好的外部法律環境。
政府應該為旅游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著力建立全國統一的評級系統,減少融資者與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狀況,降低投資者的信息收集及監控成本,以便外部資金的引入。引導擔保機構為符合一定條件的旅游企業融資進行擔保,必要的時候可以由政府對于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促進商業銀行為合格的旅游企業融資。鼓勵金融創新,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方面根據旅游業企業的經營特點設立有針對性的合適的信貸標準,降低對于抵押資產的要求。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大力發展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鼓勵旅游企業通過上市和發行債券進行融資,豐富融資方式。
參考文獻:
[1]董藩,王家庭.房地產金融(第三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2]鄭佩其,謝磊.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中呈現的問題解析[J].宏觀經濟觀察,2010.7
[3]央行,旅游局等七部委.關于金融支持旅游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銀發,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