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個人所得稅是通過對個人所得進行征稅從而實現收入平衡的一個稅種,近幾年,很多專家學者提出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人所得稅征收,從而實現稅收公平。本文將對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稅征收的方式的利弊進行探討,并對其是否適合于我國現階段情況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更適合于我國現階段情況且更具有長遠意義的個稅改革方式。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 以家庭為單位 高收入群體
個稅是以個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征稅對象所征收的一種稅,從稅收的實質經濟意義的維度來看, 征收個稅是依照國家意志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的過程, 這種再分配實質上是對由市場形成的收入分配狀態的某種調整和糾正, 是通過調節個人的收入差距來達到對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 進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健康發展。
2011年9月1日,新修訂的個稅法實施,其中主要針對是個稅更游有效調節收入平衡、保證稅收公平性的改變是將月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現行規定的2000 元/月提高至3500 元/月。但我們不難發現,只是提高起征點對于實現稅收公平的意義并不大,而應考慮個稅納稅人的家庭負擔情況實行差異性扣除,以實現課稅公平,照顧真正貧困的家庭。它是一個整齊劃一的標準,并未考慮納稅人實際的家庭人口狀況作有針對性的扣除,因而不合理性也很明顯。
鑒于新修訂的個稅法并不能有效地實現其稅收公平以及收入調節的目的,近年來,很多專家學者以及政府部門將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拉入個稅改革的新的出發點,一些人甚至呼吁在我國選擇試點地區對這一征收方式進行試行。那么,我國所提倡的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的具體如何施行?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稅的征收有哪些優勢?我國是否適合這一征收方式,其優勢能否在我國的社會背景下實現?針對眼下,我國的個稅改革應先從何做起呢?
一、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稅征收
(一)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稅征收的優點
首先,家庭聯合納稅有助實現橫向公平。以家庭作為納稅單位時不論收入在配偶之間如何分配,只要家庭的總收入不變就會承擔同樣的稅收負擔。這樣就可以避免因家庭個別成員收入高而致使整個家庭在總收入相同時繳納更多的稅。
其次,充分考慮納稅人實際家庭負擔和經濟狀況不同,從而保證廣大社會民眾的實際生活水平,征收方式日趨人性化。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得為數眾多的低工薪所得者免納個稅,從而實現稅收的縱向公平。
第三,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更有利于我國傳統觀念的保留和發揚。將個稅的征收單位變為家庭后,可以更充分考慮家庭中有老人的情況,并將老人的健康等狀況考慮其中,從而在實現稅收公平的同時,也更符合我國傳統觀念的沿襲。
第四,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可以減少夫妻間的收入再分配等避稅行為,這不僅更利于稅收部門對其進行監管,也更有利于使個稅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二)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稅征收適用的困難
首先,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稅征收并不能真正解決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的問題。一方面,由于我國現在個稅的征收大部分都是通過工資所得從源頭扣繳的方式,而真正高收入者高收入群體主要是通過將收入分類申報,按各項分類收入標準征稅,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我國信息系統等的不完善,很容易使得高收入群體利用各種途徑偷稅漏稅,而并未真正縮小工薪階層與高薪群體間收入上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我國所要推行的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稅的征收方式并沒有在費用扣除方面做較為詳細的規定,這就使得同樣收入情況的兩個家庭,在不能充分考慮其家庭的不同因素,即便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征稅也很難實現公平。、
其次,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可能引發其他的社會問題。一方面,由于已婚夫婦的所得稅負擔相對于單身個人較高,個稅可以看作是對結婚的處罰,對婚姻易于產生抑制作用,從而可能會鼓勵諸如非婚同居和虛假離婚等傳統意義上的不道德行為。而另一方面,家庭為了避稅,可能將鄉下的親戚接來家中,通過分擔稅負的方式來減少家庭總體的稅的繳納。由于我國現在對于以家庭單位的范圍界定并不明確,就可能使得因界限模糊而造成這類事件的泛濫,從而影響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的預期效果。
第三,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并不適用于我國現有社會體系的程度。現在國際上采用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稅的征收的國家的代表是美國,但我國在采取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征收時與美國有較大的不同。首先是在對家庭單位的界定上,美國僅將夫妻二人視為一個家庭單位,而我國傳統的家庭觀念以及對于贍養老人這一義務的重視,單單將夫妻二人定為家庭單位是不合適的。其次,在扣除項目方面,美國在這方面規定的更為詳盡,包括教育方面的支出、撫養未成年子女數、贍養老人以及醫療分院支出以及各種費用。最后,美國有著完善的個稅管理制度。一方面其有著嚴密的收入監控體系,使得稅務機關可以通過信息交換和數據集中處理掌握納稅人的基本信息、收支記錄和交易行為,從而更全面清晰的掌握納稅人信息。另一方面,其有著嚴密的雙向申報制度,將雇主的代扣代繳稅款和納稅人自主申報相結合,不僅可以實現有效地監督,是稅收更加透明化,也能減少自主申報的成本。我國由于人口眾多,社會信息系統不夠完善,稅收監管制度尚不健全,使得在對家庭進行征稅以及對家庭申報內容進行核實方面產生很大的障礙。
(三)如何完善稅收調節功能欠缺的不足
現在很多國家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這個大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是這一方式在中國目前還不具操作性。國家大的稅收征體制沒有變化,這一問題就很難解決。如果在目前時機不成熟的條件下,強行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肯定會出問題。因此,我認為在現階段我國還未能提升稅收征收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水平以匹配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的要求的情況下,應繼續采用以個人為單位征收個稅。我認為在現階段的背景下,我國調節收入平衡更為合理、更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加大對于高收入人群征稅的強度以及監管的力度。
然而,我國現在真正的高收入人群主要不是依靠工資收入,但個稅只是對工薪的調整,對工薪外的收入信息目前還無法完全掌握。2010年,中國內地千萬富豪人數達87.5萬人,他們僅在休閑花費上,平均年消費為190萬元人民幣,億萬富豪平均為250萬元。據此計算,我國富人應繳納的個稅應在8000億元以上,是目前個稅額的2倍多。可見,現在的個稅的納稅主要人群是工薪群體,而真正應當負擔更多稅收負擔的高收入人群則沒有盡到他們的義務。
二、提高對高收入人群征稅力度
(一)提高對高收入人群征稅力度的前提
對高收入人群進行稅收力度的增強,首先要明確以下幾方面。
第一,確定高收入群體的范圍。第二,在具體征收方式上,采用讓一部分高收入納稅人按照綜合所得稅制的口徑,合并計算其各類應稅收入并自行辦理個稅納稅申報。第三,要建立更為嚴密完善的稅收征管制度,使得對高收入者的稅收不再落空,真正發揮其作用。同時,加強技術改進,將現代信息技術在稅收征管中綜合運用,從稅收預測、辦理登記、納稅申報、報稅審核、稅款征收、稅務審計選案及操作過程控制、稅源監控等環節廣泛采用計算機工作,通過網絡使稅務機關的計算機與海關、企業、銀行、商城相連,共享信息,以使稅務部門更多的掌握納稅人的納稅信息,便于納稅監督檢查。
(二)對高收入人群加強征收力度的優勢
在現階段,采用加強對高收入人群征稅力度的方式實現稅收公平有以下幾方面優勢。
首先,有助于完成我國從分類所得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所得稅制轉變。其次,從完善對高收入人群個稅征稅體系著手,有助于建立更嚴密的稅收管理制度體系,進而為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稅征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結語
我國對于個稅的征收的改革應與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發展體系、稅收征管能力以及我國的社會制度相結合進行考慮,而不應急于求成。因此,對于現在呼聲很高的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個稅征收并不適合我國現在的情況。現階段,我國稅收改革應從加強對高收入人群征稅力度這一方面著手,在彌補導致我國稅收不公平的最重要環節的同時,逐漸使自己的在社會信息系統、稅收監管系統等方面完善起來,一步一個腳印,使我國的稅收制度更合理、健康的方式不斷進行改善。
參考文獻:
[1]陳業宏,曹勝亮.個人所得稅法實質正義的缺失考量——以納稅人家庭經濟負擔為視角.法學雜志,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