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圍繞近期社會熱點——唯冠蘋果iPad商標之爭案件,淺析我國臨時禁令的審查機制及現狀問題。
關鍵詞:唯冠訴蘋果案 臨時禁令 審查機制
在美國蘋果公司使用“iPad”標識是否構成侵權尚難定論的情況下,認定被申請人銷售“iPad”平板電腦構成侵權尚缺乏依據,故法院認為,申請人要求法院責令被申請人立即停止銷售“iPad”平板電腦的申請不符合法律規定,予以駁回。
一、臨時禁令的必要性和適用條件
臨時禁令價值在于彌補由于訴訟期間過長而導致一些無法估量的物質或精神損失。例如: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發現侵權行為到提起訴訟,再到法院作出判決需要較長的時間,尤其是被告對涉案專利權提出無效宣告請求而中止審理,就可能要數年時間。在此期間,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制止侵權行為,任憑侵權行為發生或者繼續進行,將導致專利權人的損失不斷擴大,致使專利人遭受無法彌補的損失。
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訴前責令被申請人停止侵權行為的申請。應當遞交:(1)書面申請書;(2)有關享有知識產權的證明;(3)證明被申請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的證據;(4)提交足額擔保。
二、臨時禁令的審查
根據我國專利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目前在司法實踐中一般包括以下6點:
(一)對申請人的主體資格、所提供的證據資料進行審查。
(二)是否存在侵權的可能性。侵權可能性的標準應當是申請人提供的單方證據與被控侵權產品進行對比分析,對于有些專業性較強的發明專利,就應向相關領域專家或者由知識產權司法鑒定機構對相關技術特征進行對比,通過法官的審判經驗,確認侵權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三)不采取禁令是否會給申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對于“難以彌補的損害”,這一實質性核心要件是最難判斷的,個人理解為包括申請人的既有財產、競爭優勢、產品市場占有率、商譽等方面的損害。
(四)勝訴的可能性。申請臨時禁令應提供翔實的證據資料,證明被申請人有侵權的行為。但是這僅是一種可能性的證明過程和材料要求,比訴訟判決的材料提交要寬松很多,但核心材料必須提供,而不應憑空推斷被申請人行為的性質。而法官要形成申請人勝訴的確信則依賴于證據審查,一般要求是表面證據良好。依據申請成功的案例中的事實,勝訴可能性是較大的可能性,而不僅僅是可能性,這種較大的可能性應當達到很高的程度。
(五)申請人提供擔保的情況。擔保的形式為保證、抵押等,確定擔保范圍時應考慮停止有關行為所涉及產品的銷售收入,合理的倉儲、保管等費用,被申請人停止有關行為可能造成的損失及其他因素。
(六)平衡雙方利益和公共利益。1、雙方利益:衡量原則是適用臨時禁令給被告帶來的不利影響要小于不適用臨時禁令給原告帶來的不利影響。2、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公共利益,是審判實踐中的難點。在法律沒有明確界定的情形下法官在審查案件中,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禁令的裁定、解除
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審查:1、被申請人正在實施或即將實施的行為是否侵犯專利權;2、不采取有關措施,是否會給申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3、申請人提供擔保的情況;4、責令被申請人停止有關行為的裁定是否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禁令裁定的效力,一般應維持到終審法律文書生效時止,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據案情,確定具體期限,期限屆滿時,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仍可作出繼續停止有關行為的裁定。
四、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包括知識產權法官在內的我國絕大多數法官沒有理工科的專業背景,技術對比對于法官本來就很難勝任。對于“難以彌補的損害”這一實質性核心要件的審查往往流于形式,甚至變成了“預審程序”。
此外還有案件審理中的諸多問題,例如:
(一)訴前停止侵權行為申請立案及審理分工不科學;
(二)訴前停止侵權行為措施申請的實體審查標準不明確;
(三)48小時的審查期限計算方式不統一。
五、總結
而蘋果唯冠商標權案中,針對唯冠臨時禁令的申請,深圳唯冠的申請獲得法院支持的前提條件之一是,被申請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美國蘋果公司使用“iPad”標識是否構成侵權尚難定論的情況下,申請人要求法院責令被申請人立即停止銷售“iPad”平板電腦的申請不符合法律規定,法院予以駁回。
唯冠蘋果商標之爭引起了社會廣泛的討論,很多人在質疑世界大公司蘋果犯下低級錯誤的同時,也給予了小公司維護自身利益的支持,運用法律武器維護知識產權利益。一項制度的完善,不僅是在體制層面上的進步,也是為權利人維權更好地提供了法律武器。
參考文獻:
[1]英國.法律表面證據是指訴訟賴以成立的必要證據
[2]0American Cyanamid Co.v.Ethicon nd(1975)AC 396(美國氨基氰公司案).http://www.wesflaw.CO.uk.此系Diplock勛爵對以前經驗做法的闡述,他本人持反對觀點
[3]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編著.知識產權審判分類案件綜述.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