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保基金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目前中國股市配套相關機制不成熟,投資風險尚且較大,社保基金大規模入市時機尚未到來。社保基金的投資應該更多向實體經濟靠近。
關鍵詞:社保基金 股市 保值
關于社保基金大規模入市的爭議一直不斷,以科學、謹慎的態度分析這個話題是有價值的。社保基金應將對風險的考量作首要考慮前提。
一、社保基金保值需求是首要的
社保基金由社會保險基金和社會保障基金組成。社會保險基金主要由單位和個人繳費形成,包括基本養老、失業、基本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基金等;社會保障基金是指由中央財政撥入資金、國有股減持和股權劃撥資產、經國務院批準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及投資收益所形成的基金,是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會保障儲備基金。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相關數據,截止2011年底,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余總額2.87萬億元,其中養老保險累計結余1.92萬億。如此龐大的資產管理起來確實異常復雜,需要系統的思考。
社保基金俗稱老百姓的“保命錢”,必須要考慮資產的安全性,資產保值是第一位的,在保值的基礎上再考慮增值的問題。社保基金通過多種投資手段實現資產保值目的,這一方向沒錯,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帶來的資產縮水緣故,讓體量巨大的社保基金躺在銀行里也是不現實的。
問題的關鍵在于投資的渠道是什么,投資的風險性是否恰當,社保基金追求的是安全的投資組合。要建立社保基金投資的風險評估機制,保障社保基金的投資兼顧安全和高效,兼顧短期和長期。對此,國家應該給予政策引導,社保基金管理部門應該形成完善的投資運行機制和風險內控機制。
二、入市有風險,投資應謹慎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不斷有聲音鼓勵地方養老金入市,中國證監會也樂見其成。筆者認為,社保基金大規模入市的時間點并未來臨。理由有三:
1.中國股市正處于成長期,影響因素復雜,尚不具備確保社保基金投資安全的環境
2011 年全年,上證指數累計下行了 21.68%,深證成指累計下行了 28.41%。全國社保基金歷年股票資產比例平均為 19.22%,受股市影響,2011 年全年,社保基金在股票和債券上的浮虧已經占到了整體收益的 82.8%。
中國股市并未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當中國GDP依然保持較為強勁的增長態勢時,股市常常是另外一番景象。盡管監管部門及各界努力使股市的運行環境更為規范,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股市的成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時間來培養。正如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所言:“目前的 A 股市場已經變成了圈錢場,上市公司圈完錢后啥也不管,不光是散戶的權益沒有保障,現在很多機構的權益也沒有保障。因為無限擴容、無退市機制、不保護投資者、大肆圈錢、內幕交易等等問題讓股市成了無底洞,再多的錢進入都填不滿。”既然中國股市尚存在種種弊端,投資風險也就凸顯出來,社保基金尤其是地方養老金一旦“饑不擇食”地入市,將會給資金安全埋下巨大的隱患。
2.社保基金沒有“救市”的義務,也沒有“救市”的能力
筆者不贊成社保基金“救市”的言論,一則社保基金沒有“救市”的義務,二則社保基金沒有“救市”的能力。股市大盤低迷,社會上有社保基金“救市”的訴求,但仔細分析,社保基金是對民生最基本的保障,取自于民,沒有、也不應該承擔“救市”的義務。鑒于中國股市和資本市場的現狀,社保基金是否能夠“救市”也是未知數,或者說,及時能夠短期“止血”,中長期也不會收到很好的功效,反而會助長中國股市“政策市”的特點,不易于真正市場機制的建立。
3.股市并非社保基金投資最為優先的通道
我們不需要把主要投資目光都集中在股市上,股市并非社保基金投資最為優先的通道。2012年6月10日,在天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年會上,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透露:“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將加大股權投資,承諾到今年底累計投資達300億元,預計明年底達到500億元。”這是一個良好的信號,例如,在美國,養老金投資占到VC、PE基金來源的40%左右,在歐洲,養老金也是VC、PE的主要基金來源。
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面臨下行的風險加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實體經濟正在面臨嚴峻的考驗。中國制造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有融資的緊迫需求,卻遭遇實際的融資困難,IPO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異常艱難,銀行融資渠道受限于目前機制并不十分暢通,許多企業于是求助于“地下錢莊”。社保基金如果能夠大力扶植股權投資基金,從而推動企業的融資渠道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通過專業投資機構獲取股權投資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促進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這遠遠比“救市”的價值更大。
另外,在國家基礎設施投資領域,例如交通、電力、能源、民生工程等,社保基金應該具有投資的優先權。在國家產業投資,例如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中,社保基金應該挑選穩健的基礎項目,獲取中長期收益。
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相比,更應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最為優先的層面。沒有實體經濟作為保障,虛擬經濟將成為泡沫。社保基金與其大規模入市,倒不如大規模切入實體經濟,這無論對于實現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還是對于中國經濟的安全性都具備不小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厲以寧.社保基金可入市但須謹慎[N].中國證券報,2012.3
[2]鄭功成.社保基金大規模入市不現實[N].經濟日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