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票據變造是在票據流通中一種極為常見的行為,行為人通過更改票據中的記載事項而從中獲利,嚴重侵害了票據權利人的票據權利,給票據關系人造成損失,危害了票據的安全性。本文以《票據法》規定為依托,從票據變造行為的認定入手,分析了票據變造行為的責任人和各自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關鍵詞:票據變造 票據記載事項
票據變造是在票據上進行的違法行為,這種行為的存在給票據的流通帶來阻礙,使票據權利人的票據利益受到侵害,正確理解其含義并認定其責任人,利于持票人維護自身權益,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票據變造的相關法律問題予以剖析。
一、票據變造行為的認定
從立法規定的內容上看,我們認為,票據變造應指無票據記載事項變更權的人,以實施票據行為為目的,對票據上除簽章以外的記載事項進行變更,從而使票據權利義務關系內容發生改變的行為。判斷票據的變造行為,應從以下方面分析:
首先,票據變造行為的行為人是無權對票據事項進行變更的人。按照票據法的規定,對票據上的記載事項,原記載人可以更改,更改時應當由原記載人簽章證明。也就是說,出票人可以更改出票記載事項,背書人可以更改自己記載的背書事項,保證人可以更改保證事項。但前提是這些原記載人在自己依然持有票據的情況下,才能進行票據的更改,如果票據流轉出去,由其他人持有時,即便是原記載人也無法實現票據內容的更改,除非征得持票人的同意。票據原記載人依法變更有權更改的票據內容,構成票據的更改,是合法的行為,根據票據的文義性,票據權利義務也將按更改后的內容發生變化。
其次,變造的票據是依法簽發的有效的票據,如果票據本身是無效的票據,也就不會產生票據的變造的效力。 票據法規定,票據上有偽造、變造的簽章的,不影響票據上其他真實簽章的效力。也就是說,票據變造前后都應是有效的票據,依據票據行為的獨立性原則,即使存在票據的變造行為,真實簽章的票據行為人還是要承擔票據責任的。如果票據無效,就談不到票據責任了。但票據變造內容上不應是有害記載事項,否則將構成票據無效,而不產生票據變造的結果。
再次,變造的事項是簽章或簽名以外的其他記載事項。如果更改他人的簽章,則構成票據的偽造行為,將產生票據偽造的法律責任。即票據變造涉及的是票據權利義務的內容的變化,因此票據變造行為必須以改變票據權利義務為內容。
最后,票據變造是無票據變更權人以行使票據權利為目的的票據行為。通過行使票據權利,變造者從中獲利,給其他票據關系人帶來損失。變造票據后不再行使票據權利的,不發生對票據關系人票據權利義務的影響,也沒有必要認定為票據變造,從而追究責任。
二、票據變造的責任人
1.票據變造人。《票據法》第十四條規定,“ 票據上的記載事項應當真實,不得偽造、變造。偽造、變造票據上的簽章和其他記載事項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立法規定的法律責任,應包括票據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首先,票據變造人是否承擔票據責任呢?我們知道票據責任的承擔以在票據上真實簽章為前提,但票據變造行為只涉及簽章之外的記載事項,變造人未必在票據上簽章。如果變造人僅僅改寫了票據上的記載事項,沒有真實簽章為一定的票據行為,則不負票據責任。
其次,民事責任。票據變造行為給持票人行使票據行為帶來阻礙,如果持票人向付款人行使付款請求權,被認定為存在票據瑕疵而拒絕付款,那么就只能行使追索權,如果票據變造人是票據責任人,則應承擔票據責任補償持票人的利益損失;但如果票據變造人不是票據責任人,則不被追索,那么持票人的損失只能按照民事侵權的法理,來追究民事賠償責任。
最后,刑事責任。我國《刑法》第177條規定了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偽造、變造匯票、本票、支票的……”即變造票據,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2.票據變造之前的簽章人。按票據行為獨立原則,變造之前簽章的人,其真實意思表示是愿意按照簽章的當時所記載的文義承擔票據責任,對于此后所發生的票據記載事項被更改,則不是其真實意思了,因此只對變造之前的記載事項承擔責任。
3.票據變造之后的簽章人。同樣根據票據行為獨立原則,變造后的簽章人,在其簽章時,其真實意思是以變造后的票據記載作為自己所為票據行為的內容,當然應依變造后的文義負票據責任。另外,作為票據變造人的直接后手,應就票據的變造承擔風險,票據法規定,后手應當對其直接前手背書的真實性負責。
4.無法確定簽章先后的人。不能辨別是在變造前還是變造后簽章,視同在變造前簽章,對變造前的所記載的文義負責。立法這樣規定,可以減輕簽章人的責任。一般情況下,票據變造人是為了獲利而變造票據的,所以變造后記載文義的票據利益更大,相應的票據責任也就越重。無法辨明簽章時間在變造之前還是之后的簽章人,其票據行為并無過錯,因此讓其就變造前的文義負責,體現法律的公平原則。
5.付款人。按照票據法的規定,付款人在付款時有義務對票據作必要的審查,除了審查背書的連續性和提示票據人的身份證明外,還應該審查票據上簽章的真偽、其他記載事項有無改寫等,以確保票據流通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