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核”!我可不是桃核、蘋果核,我是高科技!我有多種存在形式,有人形象地稱我“雙面”核。想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接著往下看吧!
核能發電
核電站,是我被人類和平利用的一個標志性項目。自從1954年蘇聯建成第一座核電站,到現在全世界已經有核電站400多座了,為電力供應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我對發展國家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著重大的作用。還是讓我們看看下面的這張表格吧: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越是發達的國家,用我發電的可能性就越大,畢竟,要好好利用我,科技水平也是需要達到一定高度的。看看法國,接近80%的發電量都是依靠我來完成的,不簡單吧!如果換成是火力發電,那得耗費多少煤炭啊,每天得排多少二氧化碳到空氣中啊!
為了給大家一個直觀的感受,我再帶大家去參觀中國的幾座核電站。一起去看看吧——
秦山核電站
秦山核電站,地處浙江省海鹽縣,是中國大陸第一座自己研究、設計和建造的核電站。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
大亞灣核電站,位于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大鵬半島,是中國大陸建成的第二座核電站,與嶺澳核電站等一起構成中國目前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
田灣核電站
田灣核電站,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田灣,其安全設計接近國際上第三代核電站水平。
另外,寧德核電站、陽江核電站、三門核電站、海陽核電站等多所核電站也正在規劃和建設當中。
你們有沒有發現,核電站多建在海邊,這是為什么呢?我先告訴你們兩條原因吧:第一,核電冷卻需要大量的水;第二,核電站建在海邊有利于大件設備的運輸。
除此之外,你們能再告訴我幾條理由嗎?
我可愛吧?和平利用我,可以給你們帶來福祉。但是,我可不是只有可愛的一面。一旦我被制成原子彈,那遭受襲擊的人可就慘了;而且,在利用我發電的過程中,如果發生意外,造成泄漏的話,我也會露出猙獰的面目!給大家舉兩個例子吧,都是和你們的老鄰居——日本有關的。
第一個事例發生在二戰末期——
1945年8月6日8時15分,一架美軍B-29轟炸機飛臨日本廣島市區上空,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原子彈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沖擊波的作用下,廣島市的建筑全部倒塌,死傷總人數達20余萬,城市化為一片廢墟。
看著這令人窒息的場面,你是否感受到了我巨大的破壞力?廣島是第一個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城市,廣島市每年都會舉行悼念儀式及和平祈愿儀式,希望大家攜起手來,防止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
另外一個事例,就是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相信大家對此記憶猶新。找找資料,回顧一下這個事件造成的影響吧,你將對我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現在,是不是對我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我可以為人類進步作貢獻,也有能力去摧毀人類。該怎么使用我,還是需要人類自己來把握。和同學們來場辯論賽吧,看看大家是怎么看待我的。我先起個頭——
正方:
核能發電不會產生加重地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
……
反方:
利用核能危險系數比較高,還是建議封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