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位居“婉約之首”的李清照,詞作柔美、精致,讀來如同潺潺的泉水濺在山石之上,碎玉飛散,正像她的詞集名:《漱玉》。這首《如夢令》是她在汴京時回憶故鄉(xiāng)往事而作。
落日的余暉,將溫柔的光芒鋪灑在一片美麗的荷塘上,夏日涼風從溪邊的亭子里穿過。十五六歲的少女泛舟賞花,飲酒誦詩,醉意蒙眬,忘記了回去的路。沉沉暮靄中,小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行走,不想?yún)s誤入了荷花叢的深處,進退不得,怎么辦呢?奮力劃船的時候,只聽一陣撲簌簌的聲音,原來是一群鷗鷺受驚飛了起來……
這首小令如同一幅自然清新的畫,粉紅的、白的荷花,搖曳在田田的荷葉間,涼亭安靜的剪影投射在微微蕩漾的水面上。此時,如花的少女來了,銀鈴般的笑聲醉了一池的荷花。畫面就這樣緩緩生動起來,最后竟飛起了一群潔白的鷗鷺。此情此景,迷離而蒙眬,不正如夢一般嗎?也難怪李清照會對這樣美好的記憶深深懷念!
《如夢令》這一詞牌名,原名《憶仙姿》,最早見于后唐莊宗李存勖的詞: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李存勖本是習武之人,卻也通曉音律。他雖不如南唐后主李煜一般在詞作上享有盛名,卻為后人留下了一個如此美好的詞牌名——《如夢令》。
而將這個詞牌填寫得淋漓盡致的,卻是感情真摯、語言清麗的李清照。她的另一首《如夢令》自然也是婉約詞的代表作: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如夢令》的廣為流傳,為李清照在詞學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礎。宋代王灼稱贊李清照:“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
暮春時節(jié),群芳正濃,無奈風雨來得急迫。詞人從沉睡中醒來,昨夜的酒還沒有消,卻想著窗外的海棠花,于是問隨身的侍女。侍女說,海棠花沒有任何改變。詞人聽了感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已落了不少,葉子卻更繁茂了!”
短短幾十字的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雖然化用了唐代韓偓的《懶起》:“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卻足以表現(xiàn)出李清照卓越的才華。一個“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不失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惆悵。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其實是以花自喻,慨嘆青春易逝。這如夢一般的小令,帶著幽遠的意境,讓人讀它千回不厭。
(《如夢令》,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