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逝,不知不覺,一年的城鄉交流生活結束了。雖然是短暫的一年,但“山美(龜山)水美(周村水庫)人更美”卻烙在了我的心田,43個學生的班級也成了我最心酸、最幸福、最美好的回憶。雖然43個學生中有近20個留守兒童,多個單親孩子,幾個父母不全,大部分家境貧寒,但他們心態都積極向上,性格樂觀開朗。想到他們,我忍不住兩眼酸澀,此時依然。
忘不了離校的那天上午,我一人坐在辦公室,即便學生在窗外、門外徘徊,我也強制自己不看他們,也不出去,就因怕與學生見面,受不了淚灑離別的場面。但閉上眼睛,眼前浮現的都是學生那一張張活潑且略帶稚氣的臉,同時,種種憂慮和留戀不舍交織在一起。我知道,我的擔心是多余的,但還是忍不住憂慮。
回憶那所農村小學,我代的是五年級(1)班的數學,開始的時候,我懷揣激情,按對待城里學生的標準來衡量這個班的學生,結果頭一個月把我急得滿嘴是泡。因為這43個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因家庭管理缺失,學習習慣三六九等差得很遠。有的學生連4的乘法口訣都背不出,五年級的數學他們就像聽天書一樣,根本不能同步。聽不懂就只能在課堂上做一些違紀搗亂的事。但一天兩三節課我必須得面對他們,不能熟視無睹。怎么辦?我就賭氣求救校長。校長讓他們每人寫一份檢討交給我,直到我允許他們進教室。
接到孩子檢討的一霎那,我突然心酸,有點想哭的感覺,感嘆:孩子畢竟是孩子啊!要是懂事的話要我干什么?他們回到課堂后我自己先軟了下來,主動走到“搗蛋蟲”的首領跟前,發自內心地請他原諒,并問:“你也不盡地主之儀,邀請我爬一爬龜山?”他很愉快地說:“老師,你爬嗎?我給您買票。”聽完這句話,我慚愧極了,看著他稚嫩的臉上忽閃著的雙眼,我還能說什么呢?我反問:“我跟你爬龜山還要買票嗎?”他說自己不要錢,是從側面偷爬上去的。我趕緊說:“我也跟你一塊從側面上。”他趕緊擺手:“不行,在山上逮住了,罰錢。”我接過他的話茬說:“你真是個懂得誠信、遵守規則的好孩子!就這么定了,你請我爬龜山!”于是我心情爽朗地走上講臺,誠摯地表揚了這個孩子,又對幾個“搗蛋蟲”說:“你們幾個都是蒙了塵土的金子,拍拍土都會發光。”聽說到現在,這個班有的孩子還這樣說:我是金子, 拍拍土就會發光。
所以我在想:對待孩子,千萬不要雞蛋里挑骨頭,要骨頭里找肉,哪怕找到一丁點肉,就說是排骨。
接下來,我下定決心,要彌補這十來個孩子數學知識的欠缺與漏洞。我利用一節課進行真誠地交流:讓他們各自說出在幾年級數學掉的隊,在哪個年級掉的隊就補哪個年級的數學知識。有的說二年級掉的隊,有的說三年級,還有的說四年級掉的隊。我說:好,從哪個年級掉的隊,明天開始就把那個年級的數學書帶來,咱上午學新的下午補舊的。同學們歡呼雀躍,勁頭十足。我從教導處借來二到四年級的數學教材,每節課都帶著二到五年級的數學書上課。按計劃進行了兩周,效果非常好,但我發現一個現象:“5+2=0”。就是,在校的5天我跟得很緊,每天學一點再補一點,學生在校表現都很好,可周末的兩天在家一休息一玩,所布置的作業全拋在腦后,周一到校要作業沒寫,還反問我“什么作業”。一個人的精力實在是顧不過來,怎么辦?我就采取“師徒結對子”的方法:這十來個孩子每人認一個學習品行較好的師傅,由師傅帶徒弟,隨時跟蹤,隨時指導,隨時補習。師傅由掉隊的學生自己挑選,愿意認誰做師傅誰就是他的師傅。
經過師徒結對子以后,班里學習、研討、爭論、輔導的氣氛很濃厚。學校的校長給我班上過一節課,他親眼目睹了一個孩子(師傅)是怎么輔導另一個孩子(徒弟)的。課后校長說:當時要是有視頻偷拍下這個過程就好了,那個師傅很會輔導她的徒弟,為了讓徒弟明白一個知識點,師傅想盡一切辦法、舉了好幾個例子,一點一點接近新的知識點,這樣就把以前落下的知識與新學的知識“串燒”起來。
師徒結對子是由徒弟選師傅,這里還有個小插曲。有一個孩子叫馬運銀,他自己選了班里數學第一名的徐美琪做師傅,我支持,就把他們排成同桌。過了一段時間,一次我去上課,班里靜悄悄的。我把一摞教材放在講臺上,還沒等我開口,一個學生就急不可耐地說:“老師,馬運銀換師傅了。”噢,我明白了,同學們是等著我批評他呢。再一看,馬運銀真的坐到別的座位上了,一副等著挨批的樣子。我遲疑了一會兒,徑直走到馬運銀跟前,此時,全班學生的目光齊刷刷投向我。我用手撫摸著他的頭說:“孩子,只要你進步,什么原因都擋不住你前進的腳步!”因為只有我知道,這個孩子能有這樣的上進心是多么難得,多么不易!
當然,也有掉隊的孩子。自從接了這個班的數學,我有兩個學生節節數學課遲到,往往講課正濃的時候大喊“報告”。我得停下來說“請進”,接著講課,一句話沒講完,又來一個大聲喊“報告”,惹得同學們哈哈大笑。連續幾天后,我受不了了,給他們約定上課不能遲到,他們也答應第二天上課不遲到。可第二天他們又遲到,同學們哄堂大笑,并說“約定無效”。我忍住氣,心想:再采用批評的辦法肯定無效,因為他們挨批評的次數太多,已經不買賬了。我愣了一會兒,不慌不忙地說:“昨天這兩個同學遲到有個理由,并與老師約定以后不遲到了。可今天又遲到,我相信一定有特殊的原因,這個原因肯定不能和同學說,也不能和老師說,我們就給他們理解的掌聲吧。”同學們鼓掌,那兩個學生紅著臉回到座位上。這著真靈,以后就再也沒有遲到了。我為這種睿智的做法而感到慶幸,因為這不僅僅幫學生下了臺階,維護了學生的面子,化解了尷尬的局面,更讓學生在這種不是批評的批評中受到了溫馨教育。
這兩人中一個叫高西華,數學10以內的加減法也得想半天,課堂上聽不懂,又不能搗亂,活生生的一個人干嗎呢?我就找了一些素材,讓他畫畫,因為我偶爾發現他畫畫比較好。我把他畫的一張“鯉魚跳龍門”壓在辦公桌的玻璃板底下。每天早上進辦公室,第一眼先看看這張“鯉魚跳龍門”,再高高興興去上課。為了讓高西華保持這種興趣與雅致,剛開始,我就領他進辦公室,指著玻璃板底下的畫說:老師來到辦公室,第一眼先看你給我畫的畫,一天都覺得干勁十足。他聽后趕忙許諾:老師,我天天給您畫一幅。我說:“好,在本子上畫,等我走的時候,就贈給我一本小冊子,我回去把你的畫洗成照片,再回贈給你。”我們倆就這樣有了約定。他偶爾還利用較長的時間專門制作精品,不時讓我驚喜。現在,我已經把這些畫洗成54張照片,裝在相冊里,由別的老師轉交給了他。聽說他高興得蹦了起來!
經過半個學期的努力,孩子們都變了。43個學生就像一首歌,7個音符早已無法譜曲;43個學生就像一首詩,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我只想問:孩子們,你們都好嗎?我為你們祝福!
(作者單位:山東棗莊市市中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