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通知,要開展一次主題為“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的征文比賽。當我興沖沖地走進教室,告訴大家又有征文比賽時,孩子們不由自主地“耶”了起來。看得出來,他們還是挺愿意“名利雙收”的。因為每次競賽,最終上報的孩子都能拿到獎,而每次拿獎,也就能順便從我這兒“捎”走一本書或一支鋼筆。
可頗讓我意外的是,當我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寫下“我心目中的好老師”這幾個字時,背后卻響起一片嘩然。有幾個同學“啊”了出來,我甚至隱約可以聽見宇清嘟噥著:“我們班沒有好老師……”瞬間,我感到一陣惘然——這還是我所熟悉的孩子們嗎?這還是我深愛著、全心全意為之付出的孩子們嗎?許久,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我才轉過身來。我怕自己轉身時潸然淚下,嚇著了孩子們。
我簡單地說了一下征文上交的時間、字數等常規要求,教室里此刻依然是鬧哄哄的低聲交談,隱約可聞孩子們重復著剛才宇清的那個聲音——我們班沒有好老師!裝作沒聽見、沒發現,我繼續了自己后面的課程。
接下來的課是班會。利用課間的那一段時間,我強迫自己平靜下來,梳理了一下前一節課所發生的那一切。我決定,不能繼續裝聾作啞——為了自己、為了同事、也為了整個教師群體的榮譽,我決定利用這節班會課,好好地夸夸自己及搭檔。怎么夸呢?直白點!
又一次站在講臺前,我非常坦誠地對孩子們說:“剛才那節課,老師感覺很受傷。誰能告訴大家,老師為什么會感到很受傷?”沒想到這幫小東西,此時卻面面相覷,一副茫然的樣子。他們倒是說得快也忘得快啊!
還是璐璐反應快,她笑瞇瞇而又有點害羞地舉起了手:“是因為同學們都說我們班沒有好老師,對嗎?”我點了點頭,表示她的回答正確,示意她坐下。但她保持著那笑瞇瞇的神態,并沒有坐下:“只不過是說說而已,您用不著這么夸張吧!”她故意拉長聲音說道。臺下已經有孩子暗暗笑了起來。
“不,這關系到老師的自尊與自信,所以老師真的感到有點受傷。” 我回答道。
這邊的宇清不愿意了:“老師,您有點偏心,老是偏向女孩子。偏心的老師可不能算是好老師啊。”“對,您偏向女孩子!”男生們嚷嚷道。
聽著這話,我順勢問道:“還有哪些同學也認為老師偏心?”“不對,您偏向男孩子!”女生也不甘示弱地齊聲嚷嚷起來。別看男女生平時在一起玩時毫無介蒂,但一涉及到群體問題,總能那么及時地組團參戰。
制止住他們的嚷嚷,我又問了一句:“有沒有人感覺老師偏向成績好的孩子?”一批小手舉起來:“對,您總是帶著他們干這干那,我們總是沒機會。”
“那有沒有誰又認為老師總是偏向成績不太理想的孩子呢?”同樣是一批小手舉起來:“回答問題時您大多數時間不叫我,而有些同學一舉手您就讓他回答問題。”
再次讓孩子們安靜下來,我說道:“同學們之所以每個人都感覺老師偏心,是因為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出發了。現在哪個同學說說,每個同學都認為老師偏心的狀況說明了什么?”
余琴舉起了小手,用十分寬容的語氣說:“算了,您不偏心,是我們太計較了。”但話鋒一轉,她又說道,“但您有時太吝嗇了。”她又將話題指向另外一個方面了。
“是啊,是啊。”有幾個“壞家伙”擠眉弄眼地說,“上次我們一道走,我想讓老師給我買個餅吃,老師都不干。太吝嗇了。”聽得出,孩子們是用開玩笑的語氣在緩和氣氛。但既然決定夸自己和搭檔,我決定夸徹底點。于是,我又繼續順桿往上爬。
“你們可不是老師的親生孩子,因此,老師沒有責任與義務必須買什么給你吃。再說了,你們有誰沒曾經吃過我或其他老師的早餐?”
沒有孩子舉手,只是將頭低著,而新明把頭埋得更低。有一次,他沒吃早餐,數學老師將自己帶來的一碗炒面給了他。他飯量小,只吃下了一半。當他離開辦公室后,數學老師將筷子擦擦,接著吃了起來,邊吃還邊給我們解釋:“小孩子家吃的,沒事兒。”而正巧,新明又折回來取作業本,看到這個場景,當即深深地向數學老師鞠了一躬。
見沒人再舉手,我接著說:“五年級時,我們與四川的小朋友互通書信,誰給了老師一分錢郵費?上次老師的網友給大家寄書,誰又給了老師一分錢取書的路費?參加競賽拿獎后,誰給老師發下去的獎品一分錢贊助?”孩子們的頭低得更深了。
看著氣氛有點沉悶,我調整了一下:“上次去縣城參加競賽,有那么幾個小東西見到我后那么熱情地說,‘老師,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到您了’,激動得老師心臟病都差點犯了。結果,沒想到盼老師來是為了給他們的早餐買單。”
也許是我模仿得有點搞笑,也許孩子們都能看到自己曾經的影子,全班孩子笑了起來。那幾個孩子更是紅著臉,笑瞇瞇地互相扮著鬼臉。
接下來,在這樣的氣氛里,我們又聊了很多很多話題。當然,我總能順著孩子的思路,借機夸夸自己或搭檔。就這樣聊著聊著,一節課時間很快就要到了。
最后,我做了這樣一個總結:“也許,老師們的課上得并不完美,但在這之前我們認真備課了、課也努力上了,因此,請大家能夠諒解老師的水平有限;也許,發言時沒能照顧到所有的同學,但我們考慮了誰最適合回答這個問題,因而,請沒有能回答問題的孩子原諒老師……老師也有著太多的不足,因而,請同學們給老師們以改正的機會與時間,對老師更寬容好嗎?謝謝。”
一番話說完,班上出奇的安靜。趁著這份安靜,我說:“也許真的如你們所說,你們沒有一個好老師,因為人無完人,但我們又何妨去想想美好的事物呢?要知道,老師們也是需要鼓勵的。出于讓老師們都能有自尊與自信的目的,我請大家去寫寫我們這些老師好嗎?當然,如果真的不想寫,老師不會勉強,更不會生氣的。”
孩子們沒有讓我失望。第二天,如我所料,每個孩子都寫了自己的一位科任老師。我將孩子們所寫的文章,交到相應的老師手中,我的搭檔們激動地連連說:“沒想到這班孩子這么懂事,這些事兒還依然記得這么清楚。”而我,卻在一旁暗暗得意——這些習作,可是因為我的一頓自夸而得來的。
看來,作為班主任,我們有時還得高調點,適時引導孩子們夸夸自己的老師是很有必要的。我想,這個夸的過程,勾起的是美好回憶,增加的是師生情感,凝聚的是班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