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一直擔任語文科質量檢測作文題組的閱卷工作。在年級檢測、區統考或中考閱卷場,我看到不少寥寥幾字、草草幾行甚至是空白的作文卷,這種厭寫、棄寫作文現象在普通初中學生中表現得尤其突出。針對這一情況,我在任教的年級中進行問卷調查,召集一些作文后進生進行座談。從反饋的情況看,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以下的心理障礙。
命題立意的自主性被遏制,寫作內驅力不強。學生最喜歡自選作文題目,其次是老師告訴寫作范圍,自己命題。最討厭給定中心列出提綱的作文,不愿寫老師要他們寫的話。許多學生喜歡寫別人沒有想到的內容,渴望自由和自主,可老師經常用考場作文命題的方式給作文訓練命題,長此以往,學生們逐漸喪失了寫作的興趣。
行文題材的自立性被束縛,寫作積極性不高。學生最喜歡寫隨筆、講演稿、日記,不喜歡參照范文。喜歡獨立作文,不喜歡“四段體”。希望寫“簡文”“短文”“隨意文”。一看到題目要求“不少于600字”就煩躁緊張,越煩就越寫不出。他們有寫“新東西”的沖動欲,然語言、素材積累又跟不上。有的學生找不準切入點,無從下筆;有的有話不能說,不敢說;有的則無話可說,無話能說。
批閱交流的開放性被忽略,寫作人性化不足。學生對老師的“精批細改”并不領情,大多是只看看分數了事,很少有人去思考錯了什么,為什么錯。他們喜歡老師當面批改,手把手的指點,感受師生間的心靈溝通,也喜歡互評互改。有了比較他人作文、反思自己作文的機會,他們會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認真和負責。
作文,語文教學的核心,語文考試的半壁江山,卻成了師生的最大硬傷。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學,關注、追蹤學生日常的寫作過程,對他們厭寫作文的現象進行心理分析,我得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對策。
1. 命題關注熱點
“熱點”對學生的心理誘惑力和視覺沖擊力越強,留下的印象越深刻,寫出來的文章就越有真情實感,所受教育和啟迪也越大。關注熱點就是關注生活,從熱點開始也就找到了寫作的源頭活水。如以“食品安全”“日本核輻射”“網曬壓歲錢”“穿越劇”“小悅悅事件”等為元素進行命題,學生就興趣濃厚,樂于動筆?,F在學生都喜歡寫微博,有些老師會禁止學生玩微博,其實大可不必。這是鍛煉寫作的一個好方法,能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敢說。
2. 讀寫結合,豐富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與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讀寫結合,同時充分利用美文的資源進行內容上、情感上、語言上、結構上的創新。
讀書“漂流瓶”活動。為了遷移學生的興趣,引領學生讀書,提升審美情趣,我和學生進行同讀一本書活動。在《意林》《格言》雜志上,我先在感受深刻的語段旁寫批注,在首頁寫心情寄語,然后讓學生按學號傳閱。每人都可在書上貼小紙片寫讀文見解,或提問題,或推薦喜歡的文章等,大家進行文字交流,為心靈找到一片詩意綠洲。起初不少同學抱著好奇觀望態度,但經過幾輪“漂流”后,已有很多追捧者,書一傳到他們手中便迫不及待地閱讀、寫隨筆,興趣濃厚。
讀書交流會或讀書競賽活動。每周五下午的自習課我都舉辦讀書交流活動:同學們互相介紹自己看過的新書、好書,互相交換書籍閱讀,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我還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校團委舉辦的讀書標語創作活動。每月在班級舉行一次讀書卡片、讀書筆記展評或“讀書之星”評選活動。
活用課本,注重遷移。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就向學生推介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學習了《春》,推介朱自清的《綠》《荷塘月色》……引導學生在寫作時化用課文語詞文句,借用課文人物情節,仿用課文體裁結構,選用課文典型事例等。
推薦書目,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我在考慮學生興趣的前提下,選擇多種文體供學生閱讀。如推薦《朱自清散文選》、四大名著等名家名篇,盡管有的學生看不懂,對有些篇目不喜歡,但認真拜讀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他們日后肯定會有收獲。我經常了解社會及文學動態,向同學們推薦最新文學作品,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結合電視播放的“百家講壇”,向學生推薦《易中天品三國》,讀后他們覺得有趣有味有收獲。
通過以上的讀寫活動,很多學生讀到了品位較高的書籍,做了不少讀書筆記,寫出了具有一定深度的讀書心得,作文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3. 創造展示機會,加強作文流通
我們的做法:一是定期選編優秀作文。學生個人編《水滴集》,小組編《溪流集》,班級編《浪花集》。二是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優秀征文活動、作文大賽,向報刊投稿。三是鼓勵學生辦手抄報和書簽卡片制作活動,通過自己采訪、寫消息報道、設計欄目等,在說、寫、畫、想等多方面得到鍛煉,從而提高寫作興趣。四是開展各種以語言表達為中心的活動,如故事會、演講會、口頭作文競賽、課本劇、作文競賽等,使學生通過各種機會展示自己的表達水平。
4. 利用多媒體優勢,優化作文教學過程
我曾通過對兩個平行班進行的一個學期的對比實驗發現,運用PPT等網絡進行作文教學與傳統作文教學相比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第一,縮小了學生時空距離。第二,貼近生活,關注社會,激發靈感,豐富想象。通過創設情境、角色變化、心理揣摩,能引導學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將靜止、抽象、干澀的東西變為活潑、具體、有血有肉的直觀形象,使寫作成為學生的一種樂趣,一種需要。第三,體味作品發表的成功喜悅。任何人的作文都得以傳閱,并看到其他人對自己作文的點評。如此成功的享受有利于學生產生積極的寫作心態并樂于寫作。第四,發揮班級Q群作用,使學生利用群網構建寫作資料庫,實現資源共享。
網絡寫作教學為師生建立起一個交互性網絡平臺,為寫作教學插上了翅膀。在網絡環境下,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他們可以通過寫作張揚個性、發表見解、互通信息、溝通情感、互相學習、共同協作。一旦寫作有了讀者、具備了交際的實際意義,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寫作是學生心理活動的綜合過程,教學應把握學生心理變化,從學生作文心理障礙疏導出發。教師要加強學生寫作命題立意的引導,激發作文內驅力;加強批閱交流的開放性,倡導寫作人性化;加強評價指向性疏導,構建多元開放的評價方式;加強學生生活感悟的誘導,讓學生去感知、體驗、領悟生活中所蘊涵的哲理。讓他們既不脫離規矩,又不為規矩所束縛,向自能作文境界穩步前進。
(作者單位: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