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美國電影《美麗心靈》,但看了會流淚,不敢多看。電影是美國數理學家約翰·納什的生平記錄。納什27歲獲博士學位,30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數學教授。他博士論文中提出的平衡論(包括非合作博弈論),已廣泛應用于經濟領域,開創了全球貿易的理論基礎,其中博弈論的基本原理還被應用于化學和生物學領域。
納什不是完人,他是生活的弱者:不會交際,往往出言不遜遭對方侮辱奚落。為彌補失敗,天才的他24歲時產生了精神分裂。幻覺中,納什有一個理解、支持他的好朋友,在失敗受挫的時候,朋友會安慰鼓勵他,填補了他孤獨無友的現實失落;有一個天真浪漫的小女孩,和他嬉戲玩耍,彌補了他對家庭倫理生活的渴望;有一項艱巨的國家機密任務要承擔,滿足了他對成功的渴求。
可怕的是,患病后納什分不清真實與虛幻,越來越重的精神分裂影響到他的生活和工作。被關進瘋人院后,他對理想的追尋、對家人的責任化為重生的追求,至老,他都堅強地治療與生活著。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電影獲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第59屆金球獎戲劇類最佳影片等8項大獎。
這樣的人,這樣的影片,我們的學生應該知道、應該了解。但我擔心我們學生的基礎。
我做了調查,提前找學生試驗:女兒、女兒的同學、朋友的女兒。三個孩子成績中上。看完請他們談感受。偉大、堅強、勇敢、可憐、幸運……孩子們有很多感觸。
放心了。到周一下午閱讀課,學校組織首屆讀書節的分級專項活動,七年級全體學生便集中在階梯室看電影《美麗心靈》。要求統一寫觀后感,參加學校的讀書節分級專項征文活動。然而,現實并不如理想中的美麗:學生根本不能看下去,30分鐘后開始躁動。
“老師,看不懂!”說話的是語文科代表艷梅。
“老師,看多一次《阿凡達》啦。”這是好動的業挺。
“老師,悶死了!”這是反叛的俊瀚。
……
為什么會是這樣?為什么感動我的東西不能感動我的學生?為什么感動同齡孩子的東西不能感動該年齡段的農村孩子?
想一想,我停了電影,開始作影片介紹。
“誰知道諾貝爾有經濟學獎?”10個孩子舉了手。還好,我表揚了他們。
“誰能告訴大家主人公納什在哪個大學上學、做教授?”沒有人舉手。只好告知:普林斯頓大學。不甘心,再追問:“這個大學在哪個國家?電影主人公的事跡發生在哪個國家?”一片沉寂。學生茫然地看著我。
我的心好像掉進了無底深淵。30分鐘了,他們到底看進去了什么?我錯在哪里?
開始介紹主人公,介紹普林斯頓大學,介紹電影的獲獎,拍攝手法,男女主角的演出……10分鐘以后,電影再次開始,部分學生開始“走進”電影。
坐在學生中間,看著納什在理想和現實中苦苦掙扎,看著身旁部分學生的茫然和嬉笑,想到理想和現實的反差,想到一學期來的努力和艱辛,我的眼淚,終于控制不住地流了下來。
游走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現實是那么苦澀,理想是那么美好!生活中,有誰不是在理想與現實中游走、掙扎?
學生業挺在《海賊王》中追尋自己的成功;俊瀚在徹夜的游戲中追尋自己的滿足;艷梅在言情小說中追尋美麗的幻影……而我,午夜夢回思及責任,不也是汗涔涔而神兢兢,不也是需要努力再努力,才能在晨光中帶著微笑走進校園?包括此刻,這淚水不也是感慨于自己在現實與理想間的掙扎與游走?
只是,納什執著于理想,在面對困境時展示出來的超凡勇氣、超強意志力和超人智力讓我感動,讓我銘記,促我前行,促我堅持。只是,我的學生,現在還不能欣賞、感動這樣的勇氣、意志和智力。
電影在沉寂中結束了。有學生圍上來。
“老師,不寫這個片子的讀后感好不好?我寫《阿凡達》!”這是執著的艷梅。“讓我想想。”我不甘心這樣認輸。
第二天,我帶課件走進了教室:
第一,說說為什么喜歡看《海賊王》、打游戲。第二,說說你覺得納什是一個怎樣的人。第三,看看部分同齡人觀看《海賊王》《美麗心靈》后的讀后感。第四,議一議:看《海賊王》、打游戲、納什的追求有沒有共同點?第五,討論——可以從哪個角度來看電影和主人公,可以從哪里入手來寫讀后感?
下課了,帶著涔涔的汗水、沉沉的失落及小小的期盼,在部分學生了然及部分學生懵懂的目光中,我宣布:征文延緩一周上交。課余,我不斷走進孩子中,和他們談納什,談《美麗心靈》,也談《海賊王》和奧斯卡。
終于,94%的學生交了征文,其中1/3是在網上下載的,1/3是湊字數的,1/3是用心寫的。要評選12篇獲獎,但僅有10篇夠格。但這仍可以讓我感動,努力獲得了收獲,盡管離成功還比較遠。
征文里,孩子們寫道:
“這原是真人真事。納什為理想一度游走在虛構世界。我的理想是什么呢?我每天究竟是在干什么,我只是在妄想著自己的理想而沒有去行動嗎?《美麗心靈》看完了。我會努力!用現存的去改變未來!”——銘詩
“看這部電影,我有很大的感觸。最后,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像約翰·納斯一樣,擁有一顆美麗而堅強的心。”——廷鋒
“約翰那堅強的意志力與毅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希望我們在生活中處處有堅強與執著!”——劉瑩
“這就是所謂的天才,有著一般人沒有的堅強意志力,有著一般人沒有的決心!”——曉泳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納什正是這樣一個例證,一個天才都能承認自己有精神病,能靠自己治好精神病,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梓慧
“看完《美麗心靈》,我覺得影片中洋溢的愛傳遞出感人肺腑的力量,我震撼了。”——李可
……
電影觀后感征文已經結束了。語文課上,我又給學生放了《垂直極限》和《斯巴達克斯》。依舊有學生叫不好看,依舊有學生說看不懂,依舊有學生愿意選擇做試卷,不看錄像。但我還會堅持。堅持,就會有收獲!
希望學生能有好的學業成績。但現在我更多想的,是消除孩子身上顯現出的那么多的農村與城市的差距。
我的學生們,你們可以暫時沒有分數,但不能沒有眼界!沒有分數可以后補,沒有眼界,喪失的或是永遠的成功。你們可以輸在起跑線上,但一定不能輸在狹窄的過程中!
游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我掙扎,我苦悶,我失落。游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我思索,我努力,我堅持!
(作者單位:廣州市番禺區鐘村奧園學校)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