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在生活中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很多人只要一坐下來,手上總是抓著個手機,不時地撥弄幾下;放下手機又會撲到電腦上;不在電腦上又會坐在電視機前……總之,仿佛總要依傍一個東西,才能有存在感,才能靜靜坐上一段時間。
有的人不斷地往外打電話,仿佛在日理萬機,處理很多事情,其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只是停不下來;有的人不斷地趕場子,今天去開這個發布會,明天去參加那個活動,仿佛處處都需要他的出現,如果他不出現,世界就無法運轉了一般,其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只是停不下來。
這些人,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罹患了成人多動癥,其很明顯的癥狀就是靜不下心來,注意力難以集中,做事情效率低,卻又東忙西忙好像做了很多事似的。
本期調查中,男女比例相當,可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覺察到了這個問題。在年齡的分布上,26-35歲的人群占了44.49%,這個年齡段很明顯多是80后,正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再看下面的數據,超大城市和省會城市的人群比例也相當。感到自己有很嚴重的成人多動癥狀的和覺得自己只是在情緒波動時才會有多動癥的比例也相近,然而,把這兩個數據加起來,成人多動癥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就很可觀了,而且多數分布在超大城市和省會城市。
到底是什么讓這些在大城市生活的人群停不下來呢?
在調查中,覺得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很大的人群占了最大的比例,這一點似乎大家都是有共鳴的。城市越大,競爭越激烈,生活成本也越高,帶給人們的“鴨梨山大”是有目共睹的。在我們貪戀大城市繁華的同時,也默默承受它帶給我們種種隱疾,成人多動癥就是其中之一。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城市越大,對人類的心靈空間吞食越多,幸福感越來越低。于是,人們發出了逃離的呼聲,可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放下呢?
覺得自己罹患成人多動癥是信息時代副產品的比例占到25.25%,僅次于感到有壓力的人群。確實,信息泛濫已是人所共識,如今有了微博,有了“蘋果”,使這種發展勢頭更加兇猛。有多少人是早晨一睜開眼睛就開始刷屏,晚上是刷著屏慢慢閉上眼睛的?信息時代,人們擁有的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沒有安全感,就越需要不停地搜尋信息、依賴信息來尋找自我,尋找存在感、歸屬感。
而覺得太忙了沒有時間獨處的人群也占到一個不小的比例。人是社會性動物,喜歡群居,尤其當你習慣了忙碌,習慣了不斷有人在身邊,確實是沒有辦法停下來的。龍應臺曾經說過,我們的大學教育缺乏一種“空”的教育。所謂空,就是什么東西也沒有,什么東西也不依傍,自己與自己相處。這是一種比與他人更難學會的相處方式,教育沒有教過,自己也缺乏意識,怎么能讓自己停得下來呢?
人們更沒有時間去運動,大家更喜歡的是被動運動健身,比如按摩、SPA等輕松休閑的方式,而對于主動運動健身,比如跑步、打球等比較累人的方式就不怎么熱衷,或者總是難以持久地進行。科學家表示,鍛煉可以使得大腦細胞變得更柔韌,同時讓細胞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這種緊密度可以使人們能夠很快掌握新信息,而這正是注意力集中的信號。
排除遺傳的因素,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用不斷更新的蘋果產品標榜自己的品位,不再需要時時更新的微博信息填充自己的心靈,不再需要更多的錢、更大的房子、更豪華的車,不再害怕與自己相處;拋開各種電子產品,關閉QQ、MSN、微博私信、旺旺等聊天工具,有空時去跑一跑步,聽一段古典音樂,看一場純情電影,或者去做一次短途旅游,甚至試著做一天啞巴,什么也不說,要么陪友人或家人喝一杯茶,也許,我們可以慢下來,停下來,靜下來。
(編輯 張黎 hope_s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