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羅梨:柴靜《心軟能救世界》:“別因為覺得自己手里攥著牛逼的道理,就拿別人的禍福榮辱來打比方。世間不缺你這個比方。咱們行走世間,靠的就是心軟,心軟能拯救世界。要是我們也練得心硬,能拿別人下棋,拿別人打比方,那,就太可惜了。”
陳剛jerry:楊麗萍已經54歲了,記者問她:“你是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嗎?”她回答說:“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么生長,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飄,甘露怎么凝結。”
高曉松V:有很多人跟我說量刑過重,我說,我以前也干過好多不要臉的事呢。不要臉雖然不能判刑,但你自己心里知道你干過很多不要臉的事。我覺得就該判重點,把以前欠的全部的債這次一起還了。
耶喜拉姆: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時光的故事:近日翻閱2004年的舊作,發現有一句話用在當下的市場很適用:“新生命誕生之前的物象,往往都是懶洋洋的,而且是衰極之后的懶洋洋,之后便是小心翼翼的歆動,然后便是暗流涌動……漸漸匯成江河。”
淚濕半面妝:其實,2月14號是愚人節,4月1號才是情人節。2月14號多少人在用甜言蜜語騙著別人,4月1號又有多少男女以開玩笑為借口說出了真心話。
巴學園:蘋果1997年推出的不同凡響廣告詞:向那些瘋狂家伙致敬。那些我行我素的家伙,桀驁不馴的家伙,惹事生非的家伙,方孔中的圓樁。他們異想天開,不循規蹈矩,不尊重既成事實。可以贊美否定引用質疑頌揚或詆毀他們,但不能漠視他們。他們進行變革,推動人類進程。他們是別人眼里的瘋子,我們眼中的天才。
讀者來信
半熟時代——嚼不爛的牛排
《風流一代·青春》2012年1月刊所做的調查《半熟時代的半半念》實在精彩!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句句話都戳到了我的心窩里。
半熟,半成品,如五分熟的牛排,很難嚼爛也很難咽下,而我們就身處在這樣一個半熟的時代,是這個時代的一件半熟產品。
作為80后、90后的我們,時常會覺得自己做事欠一點火候,說話欠到位。時代的激烈競爭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在追求目標時,缺乏自信,比較浮躁。我們總是彷徨、憂郁,不知所措,認為自己無法戰勝對手。常聽前輩告誡我們,人,最大的對手是自己。可我們始終想不明白,我們都覺得我們的壓力來自社會,束縛來自家庭,桎梏來自保守的教育。我們認為,是這個半熟時代捆住了我們的手腳。偶爾,我們會意識到,人最大的障礙確實來自于自己的有限認知,但我們不知道如何為自己松綁。
大學畢業了,沒有經過社會之爐的歷練,我們還是“嚼不爛的牛排”,是半熟品。
我認為,我們之所以半熟,浮躁是一大根源。我們渴望立竿見影的成功,渴望早日收獲奮斗的果實,因這份浮躁和焦慮,使我們的心智變得不成熟。
畢業了,即將走入社會,我正在慢慢學習如何改變浮躁的心態,放下焦慮,學會平心靜氣、全神貫注、努力深入地做好每件事,參透每件事的本質,讓自己慢慢成長起來,成熟起來。
淮安 陳浩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