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亮 崔 凱 孫振濤
(利津縣糧食儲備庫 山東 利津 257400)
TQLZa型震動清理篩的技術改造
王希亮 崔 凱 孫振濤
(利津縣糧食儲備庫 山東 利津 257400)
TQLZa型震動清理篩進料口設計存在缺陷,篩層使用率低,影響入庫進度。經過技術改造,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清理篩;進料口;改造
利津縣糧食儲備庫于2002年建庫時招標采購TQLZa型震動清理篩兩臺,都是河北省某糧機廠制造。最佳糧食清理流量每小時30噸。近兩年,隨著大流量卸糧輸送設備的添置作為卸糧機組中間環節的清理設備,每小時30噸的清理流量已成為卸糧機組中的瓶頸,制約著其他配套輸送設備都不能按最佳工況運行。不但增加糧食入庫電耗,同時也影響了糧食入庫進度。為了進一步節約能源,降低入庫用電率,減少其他配套輸送設備的磨損,進行技術改造勢在必行。
每小時清理糧食最佳工況由30噸提高到60噸。
經認真研究,分析影響糧食清理數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2.1 清理篩進料口的尺寸及結構。現清理篩進料口為圓筒型帆布軟連接,最佳運行工況每小時清理糧食30噸。新購置的配套卸糧輸送設備機最佳運行工況每小時輸送糧食60噸,是清理篩的2倍。也就是說:清理篩的糧食清理流量與其配套的輸送設備不匹配。只要輸送設備按最佳工況運行,糧食就會在清理篩進料口圓筒型帆布內及下口處堆積,造成沸篩。改變現狀一是增加進料口尺寸;二是改變進料口的結構。
2.2 糧食在篩層的運動情況。經對清理篩篩層糧食流動磨擦痕跡的認真觀察,發現整個篩層只有中間部分有糧食的流動摩損痕跡,大約占篩層面積的二分之一多一點。也就是說糧食自進料口落到篩層后只沿著篩層的中間部分向下流動到不了篩層的左右兩側。經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進料口的設計問題。現清理篩進料口為單口直筒形設計,糧食經進料口落下后直接堆積到篩層中間,然后靠清理篩的震動向左右散落。因為篩層為斜面設計糧食到篩層后像水流一樣沿最近的距離,直接向下流動。到不了篩層的左右兩側。也就影響了糧食的清理質量和數量;二是固定篩層的順向方木龍骨,高度約3.5厘米,突起在篩層表面上,也阻礙了糧食像左右的散落。
根據以上分析,制定了以下實施方案。
3.1 進料口改造。根據篩層未磨損的面積計算出新增加進料口的面積,提高糧食的通過量。同時把直筒型進料口改為倒Y分流型,在增加糧食流量的情況下改變糧食在篩層的落點使糧食均勻的散落到整個篩層上。(見下圖)

3.2 上篩層的改造。把篩面上阻礙糧食左右散落的順向固定篩層的木龍骨改為暗藏式鐵片固定。(見下圖)

技改前篩層固定木龍骨分布圖

技改后篩層固定木龍骨分布圖
3.3 出料口改造。按進料口尺寸比增大出料口尺寸。(見下圖)

震動清理篩尾部出料口立體圖
3.4 技改前后清理篩進料口及篩層木龍骨變化情況圖

震動清理篩技改前

震動清理篩技改后
從清理篩技改后的使用效果來看,清理篩在各種負荷下運行平穩,清理質量優良,與卸糧輸送機等整套卸糧輸送設備(包括:4千瓦時卸糧機一臺、4千瓦時12米輸送機一臺、6千瓦時清理篩一臺、4千瓦時15米輸送機一臺、11千瓦時22米裝倉機一臺,共計:29千瓦時)非常匹配。同等電耗下,每小時清理糧食數量由30噸提高到60噸。噸/糧入庫電能耗由0.96千瓦時下降到0.48千瓦時。此次技改的成功不但為企業節省了重新購置大流量清理篩的費用,同時也全達到了節能降耗的技改目標。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