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劉德昌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骨科,上海 201508)
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是治療骨折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其造成廣泛的骨膜剝離以及直接粗暴的手法復位,常造成傷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延遲愈合等。由于脛骨前內側的軟組織菲薄,不能為其提供良好的血運和保護,所以脛骨骨折術后容易發生皮膚壞死、骨髓炎和骨不愈合等并發癥。近年來,隨著骨生物學和生物力學的不斷發展和微創治療觀念的深入,骨折治療的內固定原則發生了改變。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是目前被公認的較為理想的手術技術[1]。本研究回顧分析近年來我院采用MIPPO方法治療的脛骨骨折患者42例,以及采用有限切開復位鎖定加壓鋼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內固定方法治療的脛骨骨折患者62例,旨在比較2種手術方法治療脛骨骨折的手術時間、骨折愈合率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1 一般資料 2006年2月—2010年9月我院行MIPPO治療的脛骨骨折患者42例(MIPPO組),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齡18~66歲,平均年齡39.4歲;致傷原因為:交通傷29例,高處墜落傷8例,其他傷5例;受傷至手術時間為5h~14d;骨折按AO分型分為:A型22例,B型12例,C型8例。同期在我院行有限切開復位LCP內固定治療的脛骨骨折患者62例(有限切開組),其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齡18~69歲,平均年齡37.4歲;致傷原因:交通傷43例,高處墜落傷10例,其他傷9例;受傷至手術時間為5h~14d;骨折按AO分型分為:A型40例,B型12例,C型10例。
1.2 治療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在術前行常規石膏外固定或跟骨牽引以穩定骨折。對于骨折時間短、局部腫脹輕者行急診手術;而對于局部腫脹重或合并復合傷者,待腫脹消退、全身情況穩定后,行擇期手術。根據病情選擇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MIPPO手術方法[2]:在骨折線的近遠兩側,各做3~5cm長的小切口。為了有效保護軟組織及其血供,盡量不直接暴露骨折區,更不能剝離骨折處的骨膜。在C型臂X線機的監視下進行間接復位,于兩切口間的肌肉下隧道插入接骨板,分別于兩切口處在直視下擰入螺絲釘,完成接骨板的固定。如果較難復位或骨折間有碎骨塊,可于骨折端處作3~4 cm長的小切口以協助復位。一般遠、近兩側各植入3枚鎖定螺釘即可。經C型臂X線機透視證實骨折對位對線良好后固定,沖洗并關閉切口。有限切開復位LCP內固定的手術方法:在骨折端脛骨前內側,做長4~6cm的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后顯露骨膜,不剝離骨膜。助手手法牽引,局部用1~2把AO骨折復位鉗鉗夾,大多數情況下可達到或接近解剖復位,然后以加壓螺釘固定或臨時固定。將鋼板沿骨膜表面插入皮下,完全插入切口后再以血管鉗往回撥動鋼板孔,使其位置合適,通過觸摸皮膚、脛骨嵴可了解鋼板的貼和程度。取1枚相同鋼板在皮膚表面與體內鋼板重疊放置,作為導向器,在相應螺釘孔處用尖刀切開皮膚0.5cm,插入鉆套、鉆孔,擰入自攻型鎖定螺釘(單皮質或雙皮質)。2組術后患肢均無需外固定;患者3~5d即可主動活動關節,6~8周即開始患肢負重練習。
1.3 療效評定方法 根據骨折評價標準,手術后12~24個月對骨折愈合情況進行評價。優:骨折愈合時間<12周,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良:骨折端愈合時間>12周,關節活動度或肌力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的2/3;差:骨折端不愈合,關節活動度或肌力低于正常的2/3。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ˉ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時間 MIPPO組平均手術時間1.2~3.6h,平均2.3h;有限切開組平均手術時間0.8~2.1h,平均1.5h;2組手術時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術后療效 MIPPO組術后優良率為83.8%,有限切開組術后優良率為85.7%,2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術后療效
2.3 術后并發癥 MIPPO組術后骨折不愈合3例,行2次自體髂骨植骨后骨愈合;創緣皮膚發紅滲出8例,經抗生素治療恢復;皮膚壞死3例,經自體植皮術后愈合。有限切開組術后骨折不愈合2例,行2次自體髂骨植骨后骨愈合;創緣皮膚發紅滲出6例,經抗生素治療恢復;皮膚壞死2例,經自體植皮術后愈合。2組各種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1 有限切開復位LCP內固定術手術難度及時間均小于MIPPO有限切開復位 LCP內固定術時直接切開后對骨折斷端復位,并行1~2枚螺釘固定或臨時固定,無論骨折復位或放置鋼板前骨折端臨時固定的難度均較MIPPO低。本次研究中 MIPPO組患者均為切皮前試行復位滿意。
3.2 有限切開復位LCP內固定術術后療效與MIPPO相近 有限切開復位LCP內固定術行骨折斷端切開復位,理論上較 MIPPO)對骨折端及其周圍的血供影響更大。但本研究卻發現2組患者術后療效無顯著差異,原因可能有:(1)在小腿雙骨折手術中,常常發現脛骨內側骨膜斷裂和撕脫較重,外側較輕。而由于大部分患者骨折斷端處內側骨膜已經斷裂或撕脫,故在脛骨前內側骨折端處做4~6cm切口并顯露內側骨膜時對骨折斷端血供的2次破壞也只限于內側已經破壞的骨膜,所以對骨折斷端的總體血供影響很小;(2)有限切開復位LCP內固定術屬于切開復位,跟MIPPO比較復位難度小,大多數骨折可達到或接近解剖復位,因而骨折穩定性增加,故患者可以較早進行功能鍛煉,這對骨折的愈合以及患肢的功能恢復更為有利。
3.3 有限切開復位LCP內固定術術后并發癥與MIPPO相比無顯著差異 有限切開復位LCP內固定術于骨折斷端處切開皮膚,對骨折斷端皮膚血供產生影響,但由于可以在術中清除壞死組織,并進行徹底沖洗及充分引流,可以減少感染發生率;MIPPO對骨折斷端皮膚血供的影響小,但因為皮下隧道、鋼板有空腔,同時壞死組織難以有效清除,只能依靠放置負壓引流管來避免術后血腫形成,所以易導致感染發生。
[1] Perren SM.The technolog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J].Injury,2002,33(Suppl 1):6-7.
[2] 張長青,曾炳芳.四肢骨折鎖定鋼板內固定手術技術[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