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
(山西省永濟市畜牧獸醫局,山西永濟 044500)
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豬瘟在各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典型豬瘟的發病率明顯下降。但是隨著養豬場戶自主免疫技術的普及,特別是養豬場戶之間免疫程序的簡單照搬、套用,豬瘟出現了發病率低、死亡率低、臨床癥狀不明顯、剖檢變化不典型的新特點, 即溫和型豬瘟,又稱非典型豬瘟。該病極易發生誤診,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筆者長期從事基層畜牧獸醫工作,現對該病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一)疫苗問題 一方面受條件限制,疫苗的運輸、保存、使用方法不當,造成疫苗效價降低,影響免疫效果。豬瘟兔化弱毒真空凍干苗應在低溫條件下運輸和保存,稀釋后立即使用,并在兩個小時內用完。另一方面受經濟利益的誘惑,劣質豬瘟疫苗的生產銷售,造成豬免疫失敗和溫和型豬瘟的增多。
(二)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關鍵是排除母源抗體干擾,確定合理的首免日齡。一些養豬戶忽視本地實際和豬只個體的差異,照搬死套同一個免疫程序來進行免疫,在母源抗體水平較高時接種疫苗,往往被母源抗體中和掉部分弱毒,不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應答,致使仔豬難以產生堅強的免疫力,而發生溫和型豬瘟。制定免疫程序要依據當地疫情,豬群的免疫狀態等實際情況,最好結合抗體水平監測,確定免疫的最佳時間。
(三)免疫注射時違背規程操作諸如消毒不嚴、劑量不夠、稀釋后疫苗超時間使用等現象的發生,造成了整體免疫水平下降。免疫劑量不足導致產生的抗體不足以抵抗感染。豬瘟兔化弱毒苗不論豬品種、年齡、體重和性別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4頭份。但在調查中發現有很多養殖戶不知道注射多少劑量。另外免疫時由于人為的不更換針頭,造成針頭帶毒傳播。
(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響 由于圓環病毒病、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征在豬群的發生存在,造成豬體免疫抑制,從而使豬只免疫應答能力下降,免疫失敗。
(五)病原的遺傳變異 弱毒疫苗的普遍使用改變了豬瘟的生態環境和病毒群落產生病毒變異,產生了以溫和型為主的豬瘟病。
(六)濫用抗菌藥物 豬瘟弱毒苗注射前后一周內應禁用能產生免疫抑制的磺胺類、呋喃類等抗菌藥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歸納起來,臨床上溫和型豬瘟常呈規律性的散發。發病不分年齡、性別、季節,使用抗菌藥物 治療癥狀出現反復。臨床癥狀主要是:一般患豬體溫不高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不佳。仔豬常伴有腹瀉,眼結膜潮紅發炎,皮膚發炎,共濟失調,甚至后軀麻痹;成年豬感染后多體溫升高,消瘦、僵滯不長,四肢及耳、尾末端皮膚壞死,跗關節腫大,行走不穩;懷孕母豬感染后易發生流產、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或產出的仔胎顫抖不已,新生仔豬極易死亡。剖檢主要變化為:死胎皮下水腫嚴重,腹水、胸水較多,大腦及肺發育不良,胸腺萎縮,淋巴結腫大,周邊出血,脾臟有出血點,腎臟不腫脹、貧血,縱向切開腎組織,可見腎乳頭呈現點狀出血,此為本病的特有病變。大腸內的向心性鈕扣狀潰瘍多在升節腸段,病灶邊緣凸起,界限清楚,中心凹陷,為本病的特有病灶。而副傷寒的病灶多在降節腸段,病灶邊緣不整齊,界限不清。如病變涉及骨骼時,全身骨骼特別是四肢的骨骼,可見細小的點狀出血,嚴重時骨斷面呈紫黑色。而其他疾病,凡涉及骨骼的病變,多表現為質變或壞死,易于直觀檢查區別。血液檢查可見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硝酸診斷豬瘟:采取病死豬淋巴結或內臟(腎臟或盲腸)150 g,搗碎,加酒精100 ml,浸泡20 min,過濾液置平底磁盤內,自然干燥,沿磁盤邊緣加濃硝酸數滴。如出現棕紅色反應為陽性,出現淡黃色為陰性。
溫和型豬瘟已經對養豬業構成威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防制該病已迫在眉睫。降低該病的發生,應當從以下著手:一是要廣泛推廣免疫監測技術,避免盲目照搬套用免疫程序的現象發生。各地應結合動物疫情監測,對大中型豬群進行定期免疫監測,根據免疫抗體水平,實施合理及時的免疫。二是不同的豬場,不同的時期,應該制定不同的免疫程序。在豬瘟控制區可實行30日齡一次免或60日齡二次免疫,效果較好。母豬的免疫應避開配種和妊娠期,以免引起胎盤感染或超前免疫時仔豬發生過敏性休克(可能由于母源抗體過高)。在豬瘟威脅區,特別是對農村散養仔豬,以20~25日齡首免4頭份疫苗,60~65日齡二免2頭份疫苗的免疫程序,可有效控制豬瘟的流行。為排除母源抗體的干擾,使仔豬獲得較強的免疫力,可對初生仔豬進行超前免疫(又稱乳前免疫),并應在35、70日齡前后各進行一次免疫,可保證絕大多數豬只保持較高的抗體水平。母豬在配種前免疫,一年兩次,公豬一年免疫兩次。三是加強生豬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減少疫病的傳播和蔓延。
(一)發病時的處理
1.隔離封鎖:一旦發生溫和型豬瘟應立即隔離病豬,封鎖疫區,并對畜舍及周圍進行大規模徹底消毒。
2.緊急接種:對健康豬群或假定健康豬群(體溫正常,尚未出現癥狀)接種豬瘟兔化弱毒苗4頭份。
(二)治療
1.早期可對病豬用豬瘟高免血清進行注射,療效較好。也可用豬瘟疫苗大劑量(30~50頭份)肌注。
2.肌肉注射黃芩多糖0.1 ml/kg體重或口服左旋咪唑,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3.對癥治療,防止繼發感染。抗生素可選用氟苯尼考、長效土霉素、喹諾酮類藥物,解熱可用安乃近或氨基比林注射液。
另外注射維生素C、維生素K,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和防止小血管損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