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留青
(金壇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金壇 213200)
(一)發病情況2011年9月21日下午,金城鎮養豬專業戶楊某帶一約60 kg的架子公豬來門診部就診,據畜主介紹,該公豬2個多月前進行了正常閹割,但在隨后的飼養過程中卻有數次腸管脫出至會陰部的情況。
(二)臨床表現該豬食欲廢絕,伏臥,呻吟,在右側腹部尿道口至會陰部有一45×10 cm的腫塊,觸診腫脹部皮膚緊張、變硬,病豬表現異常敏感。
(三)診斷根據病豬的臨床表現以及該豬以前曾有腸管脫出的病史,判定該豬患的是腹股溝嵌閉性疝。疝的診斷要注意與血腫、膿腫、淋巴外滲、蜂窩織炎、精索靜脈腫、陰囊積液及腫瘤等做鑒別診斷。
(四)治療對該病豬必須立即進行手術治療。
1.病豬倒立保定在鐵柵欄門上,腹部朝向術者。
2.選擇接近腹股溝管外環腹部皮膚作為手術切口。術部先用自來水清洗,擦干后用碘伏消毒,再用酒精脫碘。
3.皺襞切開皮膚,擴大切口至15 cm左右,謹慎分離皮下組織,結扎血管。最后分離至一層薄膜(總鞘膜),隨著薄膜的破裂,可見嵌閉的腸管充盈創口。向下可拉出突入會陰部的腸管,向上可拉出突入腹部皮下的腸管。整段腸管有60 cm左右,顏色暗紅,腸壁腫脹,腸腔內含有大量液體和氣體,腸管之間有少量纖維素附著,腸系膜靜脈淤血。在腹股溝處見到外環開口,內有一進一出兩根小腸,由于腸管的原因,腹股溝管都不能通過一根手指。用浸有生理鹽水的紗布兜住腸管,從一端開始慢慢將腸管還入腹腔,當還入15 cm左右時,腸管突然暴裂,開始是一小口,由于腸壁水腫,很快形成一4 cm的口子,從破口處流出約800 ml暗紅色液體。排空嵌閉腸管內的液體和氣體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創口,用圓利針全層縫合創口,再用生理鹽水沖洗創口,最后水平內翻縫合進行包埋。腸管閉合后,繼續小心翼翼地把腸管一段一段還入腹腔。腸管全部還入腹腔后,經腹股溝管向腹腔倒入320萬單位青霉素,閉合腹股溝管外環開口。清潔腸管擠壓形成的空腔,結節縫合肌肉及皮下組織,盡量減少空腔容積。結節縫合皮膚,清潔術部,涂擦碘伏,解除保定。
4.術后禁食24 h,適量飲水,隨后幾天限制飼喂易消化食物。用青霉素320萬單位肌內注射消炎,一日2次,連用3~5 d。
5.一周后電話回訪該畜主,得知該豬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