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安,龔桂權,但堂軍,王劍春,劉莉
(1.云陽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云陽 404500;2.云陽縣鳳鳴鎮畜牧獸醫站,重慶云陽 404500;3.云陽縣普安鄉畜牧獸醫站,重慶云陽 404500;4.云陽縣巴陽鎮畜牧獸醫站,重慶云陽 404500;5.云陽縣南溪鎮畜牧獸醫站,重慶云陽 404500)
在臨床實踐中,基層獸醫常常把非發熱性或黃疸型牛病簡單的判定為牛寄生蟲病,但對哪一種寄生蟲引起發病卻并不清楚,給牛驅蟲后牛仍然發病。本文對非發熱性貧血或黃疸型傳染性牛病的鑒別診斷與防治予以簡述,希望能對獸醫朋友在牛寄生蟲病診斷中有所幫助。
1.闊盤吸蟲病。消化不良,消瘦,貧血,頜下及胸前水腫,衰弱,下痢,糞中常有粘液,嚴重時可引起死亡。
2.片形吸蟲病。觸診肝區敏感,消瘦,頜下、胸前和腹下發生水腫,貧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顯著降低。
3.雙腔吸蟲病。極度消瘦,頜下水腫、膽管壁增厚、肝腫大。
4.血矛線蟲病。下頜間隙水腫,頑固性下痢,消瘦,解剖皺胃時刻發現紅色蟲體。
5.仰口線蟲病。病牛極度貧血和消瘦,下頜水腫,長期下痢,大便帶血,剖檢可在小腸看到蟲體。
1.闊盤吸蟲病。闊盤吸蟲病感染的環境需要含蟲卵糞便、蝸牛及牧草混合在一起,我國南方牛、羊受感染的季節主要在秋季(7~10月)。其它季節發病率不高。
2.片形吸蟲病。片形吸蟲病是寄生于黃牛、水牛、山羊、綿羊等各種反芻動物的肝臟膽管中的肝片形吸蟲和大片形吸蟲所引起。豬、馬屬動物及野生動物也可寄生,并且可寄生于人。牛羊片形吸蟲病在各國均流行。一般來說,適宜于蟲卵和幼蟲發育的季節,也就是椎實螺大量繁殖的季節,是片形吸蟲病的流行季節。我國南方年溫差較小,雨量充沛,所謂感染的高峰季節就不十分明顯,牛、羊一年四季放牧,常年均能感染,但以春、夏二季最為嚴重,秋季次之,冬季較少。
3.雙腔吸蟲病。該病分布廣泛,多呈地方性流行。其流行與陸地螺和螞蟻的廣泛存在有關。 雙腔吸蟲的終末宿主眾多,有記載的哺乳動物達70余種,除牛、羊、鹿、駱駝、馬、豬、兔等外,許多野生的偶蹄類動物均可感染。在溫暖潮濕的南方地區,陸地螺和螞蟻可全年活動,因此,動物幾乎全年都可感染;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區,中間宿主要冬眠,動物的感染明顯,且呈春、秋兩季流行的特點,但動物發病多在冬春季節。 動物隨年齡的增加,其感染率和感染強度也逐漸增加,感染的蟲體數可達數千條,甚至上萬條,這說明動物獲得性免疫力較差。
4.血矛線蟲病。捻轉血矛線蟲宿主的感染主要在溫暖季節,在溫暖季節血矛線蟲病發生較多,本次呈慢性經過, 直至動物死亡。
5.仰口線蟲病。本病的流行特點是發展緩慢,發病率較高,是一種地方流行性疾病。本病主要引起牛(特別是黃牛)發病,綿羊、山羊感染。
1.闊盤吸蟲病。寄生蟲較少時動物臨床癥狀不明顯;蟲體多時破壞胰島呈現全身癥狀,開始表現消化不良,糞便時干時稀,并逐漸消瘦貧血,下頜和腹下浮腫,嚴重時病畜呈衰弱狀態,頸部、腹部浮腫加劇,并排出帶粘液性糞便。被毛粗糙,行動遲緩,末期則陷于惡病質死亡。
2.片形吸蟲病。牛片形吸蟲病一般呈慢性經過。犢牛患病癥狀較重,成年牛一般癥狀不明顯,但感染嚴重、且營養情況差的,也會引起死亡。感染嚴重的病牛體溫升高,精神萎頓,不愿走動,偶有腹瀉,觸診肝區敏感,很快出現貧血。有的幾天內突然死亡,不死的轉為慢性;慢性病牛進行性消瘦,被毛粗亂,貧血,有時黃疸明顯。在頜下、胸前和腹下發生水腫,嚴重時波及四肢,行動緩慢,耕作無力,食欲不振或有異嗜現象,不時出現腹瀉,周期性卡他性腸炎和瘤胃弛緩或臌脹。母牛不孕或流產,泌乳量降低。
3.雙腔吸蟲病。多數牛癥狀輕微或不表現癥狀。嚴重感染時,會表現出嚴重的癥狀。一般表現為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臨床特征,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漸進性消瘦、可視黏膜黃染、行動遲緩、喜臥。嚴重的病例可導致死亡。
4.血矛線蟲病。病畜日漸消瘦, 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粗亂、腹瀉,放牧時離群落后,幼畜生長發育停滯。嚴重感染者,四肢外側被毛脫落,眼結膜蒼白,高度貧血,下頜間隙、肉垂水腫,頑固性下痢,幼牛腹部增大。病牛最后臥地不起,食欲廢絕,直至死亡。
5.仰口線蟲病。病牛極度貧血和消瘦,下頜、皮下水腫,血液稀薄, 膽囊擴張,膽汁增多,十二指腸有炎癥,長期下痢,大便帶血。幼畜發育受阻,出現神經癥狀。
1.闊盤吸蟲病。尸體消瘦,胰腺腫大,胰管因高度擴張呈黑色蚯蚓狀突出于胰臟表面。胰管發炎增厚,管腔黏膜不平,呈乳頭狀小結節突起,并有點狀出血,內含大量蟲體。慢性感染則因結締組織增生而導致整個胰臟硬化、萎縮。
2.片形吸蟲病。急性感染可見到急性肝炎和大出血后的貧血現象。肝臟腫大,包膜有纖維素沉積,外觀有長2~5 cm的暗紅色索狀物(蟲道),質軟,切面擠壓時有凝固血液或粘稠污黃色液體流出,其中雜有很小的童蟲。腹腔中有血紅色積液,有腹膜炎病變;慢性感染病牛主要呈現慢性增生性肝炎,肝臟早期腫大,邊緣鈍圓,以后萎縮變硬,小葉間結締組織增生,膽管擴張增厚、變粗,像繩索樣凸出肝臟表面,膽管內壁粗糙。膽管有時堵塞,膽汁停滯而引起黃疸。
3.雙腔吸蟲病。剖檢可見病牛尸體極度消瘦,頜下水腫、膽管壁增厚、肝腫大。
4.血矛線蟲病。尸體極度消瘦,切開下頜間隙水腫處,流出淡黃色液體,皮下脂肪膠胨樣變性,真胃、小腸黏膜呈卡他性、出血性炎癥,腸系膜淋巴結水腫。肝臟呈淡黃色,膽汁稀薄,前3個胃內積滿食物,胃黏膜壞死、脫落;第4 胃內空虛,黏膜大量脫落,胃壁發炎、潰瘍,寄生大量淡紅色、線頭狀寄生蟲。
5.仰口線蟲病。剖檢可見病牛尸體極度消瘦、水腫,皮下漿液性浸潤,血凝不全,腸黏膜發炎,出血,內容物呈褐色或血紅色。
1.闊盤吸蟲病。糞檢蟲卵時,可采用直接涂片法或水洗沉淀法。通常以改進的水洗沉淀法效果較好。方法是直腸取糞3~5 g,置于500 ml燒杯內,加少量水搗碎攪拌混合,依次通過100目、200目和250目3種紗網的過濾,每次濾完都要以少量凈水沖洗紗網。3次濾完后的糞液再反復水洗沉淀4~5次,每次10~15 min,直到上清液清亮為止,最后吸取沉渣,制片鏡檢蟲卵。蟲卵鑒定:蟲卵正橢圓形,深褐 色, 長0.048±0.0005 mm, 寬0.032±0.004 mm。剛排出的卵內已經含有發育成熟的毛蚴,毛蚴呈梨形,錐刺細長,神經團橫方形,位于毛蚴中部稍前方。排泄囊橢圓形。邊緣整齊,對稱的分布于毛蚴后部兩側。未成熟卵較小,卵內無成熟毛蚴,顏色也隨著未成熟的程度而由淡黃色逐漸變為灰白色。
2.片形吸蟲病。(1)糞便檢查發現蟲卵,是確診片形吸蟲病的重要依據。糞檢的方法有許多種,常用的一種為水洗沉淀法檢查糞便,找到蟲卵即可確診。水洗沉淀法:此法原理是利用蟲卵比水重,使它在水里沉淀集中。方法是取新鮮糞便 40~50 g,放在杯內加清水調勻,用銅絲篩(40目/寸~ 60目/寸) 或兩層紗布濾去粗大的糞渣。糞液濾入錐狀量杯內,加水至杯面,靜置 15~20 min,倒去上層浮液,換上清水,此后每隔 10~15 min換水一次,直至上層液澄清為止,將上層倒掉,留下糞渣,用吸管吸取糞渣檢查蟲卵。(2)免疫診斷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ELISA) 診斷片形吸蟲病敏感性和特異性很高。
3.雙腔吸蟲病。在流行病學調查的基礎上,結合臨床癥狀進行糞便蟲卵檢查,可發現多量蟲卵;死后剖檢,可在膽管中發現大量蟲體,即可確診。
4.血矛線蟲病。依據病牛下頜間隙水腫,頑固性下痢,高度貧血等典型癥狀可作出初步診斷。對嚴重感染的病牛或死亡病牛進行剖檢,在真胃內可見大量蟲體,偶也見于小腸內,即可確診。采集新鮮糞便,用飽和鹽水浮集法,直接涂片鏡檢,在顯微鏡下見到大小為75~90μm×40~50μm的橢圓形蟲卵,即可確診為血矛線蟲病。
5.仰口線蟲病。根據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一般可做出初步診斷,但要確診需做實驗室診斷鑒別。糞便經漂浮法顯微鏡下檢查蟲卵,新鮮鉤蟲卵具有一定特征性:色彩深,發黑,蟲卵兩端鈍圓,兩側平直,內有8~16個卵細胞。
1.闊盤吸蟲病。免疫等綜合預防措施有 (1)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牛舍的環境衛生,增強抗病能力; (2)每年的初冬和早春各進行1次預防性驅蟲;(3)可實行劃區放牧,以避免感染; (4)注意消滅第一宿主蝸牛。
2.片形吸蟲病。在預防上,必須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較好效果。(1)定期驅蟲是預防和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驅蟲的次數和時間必須與當地的實際情況及條件相結合。通常情況下,每年春秋各進行一次預防性驅蟲。(2)糞便處理時牛羊糞便需經發酵處理殺死蟲卵后才能應用,特別是驅蟲后的糞便更需嚴格處理。(3)放牧場地的選擇應盡量選擇地勢高而干燥的牧場,條件許可時輪牧也是很必要的措施。(4)注意不利用被囊蚴污染的水草,加強飼料和飲水的來源和衛生管理。短期內還很難研發出有效的抗片形吸蟲疫苗。
3.雙腔吸蟲病。(1)定期驅蟲;(2)糞便堆積發酵處理;(3)加強牛群管理,避免到利于中間宿主陸地螺及螞蟻生存條件的地區放牧。
4.血矛線蟲病。(1)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和消毒;不從疫區引進牛只,強化引進動物的檢疫,必須引進時則應進行嚴格檢疫并隔離,確認健康無本病時方可混群。(2)每年春、秋兩季(3月、9月)各進行一次全面預防性驅蟲。常用藥品為:蟲克星一次內服量:牛0.2 m/kg體重,口服;左咪唑:牛5~6 mg/kg體重,口服;噻苯唑:牛100 mg/kg體重,口服。(3)不在低洼潮濕地區放牧,不在清晨、雨后放牧,盡量避開幼蟲活動時間,可減少感染機會。(4)把廄內糞便打掃干凈,堆積于隔離地段,進行生物發酵,可殺滅蟲卵和幼蟲。
5.仰口線蟲病。(1)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和消毒;不從疫區引進牛只,強化引進動物的檢疫,必須引進時則應進行嚴格檢疫并隔離,確認健康無本病時方可混群。(2)每年春、秋兩季(3月、9月)各進行一次全面預防性驅蟲。常用藥品為: 四氯乙烯,按0.1~0.2 mg/kg體重口服;左旋咪唑, 6~8 mg/kg體重,口服。(3)不在低洼潮濕地區放牧,不在清晨、雨后放牧,盡量避開幼蟲活動時間,可減少感染機會。(4)把廄內糞便打掃干凈,堆積于隔離地段,進行生物發酵,可殺滅蟲卵和幼蟲。
1.闊盤吸蟲病。六氯對二甲苯、吡喹酮按劑量口服,吡喹酮可以肌內注射或腹腔注射。
2.片形吸蟲病。硫雙二氯酚、硝氯酚、丙硫苯脒唑,按劑量使用。
3.雙腔吸蟲病。六氯對二甲苯丙硫苯咪唑(阿苯達唑,抗蠕敏),按使用說明應用。
4.血矛線蟲病。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1%注射液,皮下或肌肉注射。或丙硫苯咪唑口服。
5.仰口線蟲病。伊維菌素內服或皮下注射;阿苯達唑、左旋咪唑、甲苯咪唑按劑量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