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重慶市巴南區界石鎮畜牧獸醫站,重慶巴南 401346)
巴南區位于重慶主城區南部,幅員面積1 825平方公里,農村面積1 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90萬畝。在城郊區域時期,畜牧業是巴南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發展城郊畜牧業既是適應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是豐富市民菜籃子的必然要求,城郊發展畜牧業,一方面可提供城區畜產品的有效供給,滿足城鄉人民對畜產品數量和質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城市下崗職工再就業,是增加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方式。隨著經濟建設以及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巴南區的區域功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功能定位已由城郊區域轉變為重慶主城區的重要部分,在“重慶一小時經濟圈”建設中居于重要地位。
巴南區畜牧業以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全區出欄生豬55.01萬頭,存欄30.08萬頭同比分別降低11.5%、19.6%,家禽591.48萬頭,同比降低8.7%,全年肉類總產量51 201噸,豬肉產量40 649噸同比分別降低9.4%、10.9%。2011年牧業產值129 459元,同比降低18.2%。從以上數據不難發現,巴南區畜牧業正呈現快速萎縮的態勢。
1.禁養政策逐步推進實施。隨著重慶步入二環時代,城市的不斷擴大,主城區內的畜禽養殖正在逐步淡出。《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畜禽養殖區域劃分管理規定和重慶市畜禽養殖區域劃分及養殖污染控制實施方案的通知》(渝府發[2007] 103)中明確規定主城區各街道轄區和其他區域的城市建成區,為畜禽禁養區;畜禽禁養區內禁止新建、擴建、改建畜禽養殖場;限養區實行總量控制,禁止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已有的畜禽養殖場必須在2009年底前完善環境保護手續及污染綜合整治措施,不得設置養殖廢水排放口,取締違章建設或沒有治污設施的養殖場(戶),實現畜禽養殖廢渣、廢水污染零排放。就目前的政策形勢來看,目前在巴南區范圍內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已不現實,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建設的加快,區內更多的區域將被劃入禁養區,區內畜牧業產值必然逐年下降。
2.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緊迫。傳統的養殖業,畜禽糞污主要用于農作物還田,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擴建,農田逐年減少,巴南區又處于三峽庫區,環境保護,特別是水環境保護壓力巨大。隨著區內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畜禽糞污的污染治理問題,特別是對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問題,將越來越受到重視與關注。
3.畜禽飼養管理亟待加強。受地理位置及城市發展的多方影響,巴南區畜禽養殖飼料資源缺乏,為降低成本,城郊養豬戶不可避免的存在采用租地搭建簡易圈,采用泔水、酒糟、豆渣等工業資源養豬。資料顯示,重慶市的餐飲店鋪已超過6萬家,其中有一定規模的近2萬家,每天產生的餐飲垃圾約5 000噸,主城九區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約為1 500至2 000噸。為降低成本,不少生豬養殖點會鋌而走險,大量收集泔水用于生豬養殖,而泔水中含有很多病菌和超標微生物,這些毒素被豬食用后,會殘留在體內,人食用豬肉后也會受到直接危害。不僅如此,如果餐館中的洗滌劑被混入泔水,還會造成豬肉重金屬超標,人在食用了這樣的豬肉后,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4.專業人員配置有待改善。畜禽養殖離不開畜禽養殖技術推廣人員與畜禽疾病監控診治人員,一方面是在畜牧業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推陳出新的情況下,需要一批有文化有能力的畜牧專業技術人員的推廣應用,另一方面畜禽養殖面臨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動物產品質量監控任務等也越來越重。現代畜牧業是用現代畜牧獸醫科學技術和裝備及經營理念武裝,基礎設施完善,營銷體系健全,管理科學,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安全,優質生態、高產高效的產業,要實現這些最基本的是要有具備有良好專業素質和文化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而目前巴南區各鎮街畜牧專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年齡普遍偏大且文化偏低,接受和學習新技術的能力較差。
1.轉變畜禽生產方式,發展特色生態養殖業。發展巴南區畜牧業一是要扶持生態養殖,爭取各級支持,充分利用果園、茶園、林地發展養殖業,實現種植業和畜牧業的有機結合,鼓勵規模養殖場對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例如采用“豬-沼-果”、“豬-沼-菜”、發酵床零排放養豬技術等生態循環養殖模式。二是積極推廣青貯飼料和秸稈氨化,促進農作物秸稈的合理利用,對散養戶,要結合沼氣等新能源建設,改欄、改圈,逐步實現畜牧飼養與人居的分離。三是隨著城郊農家樂等消費形式的興起,將發展畜牧業與旅游業有機結合,圍繞“吃、住、游、”做文章,鼓勵“農家樂”飼養特種畜禽,發展林下特色養殖。
2.加強動物疫病防控,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一是要堅持“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方針,切實抓好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雞新城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二是要努力提高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深入開展偽劣、違禁飼料、藥品的專項整頓,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從養殖生產源頭抓起,切實加大養殖生產、飼料、獸藥等環節的監管力度,進一步規范畜禽的生產流程,嚴禁飼喂國家禁止的飼料、藥物和添加劑,保障產品質量。加強對飼喂瘦肉精、添加三聚氰胺等違法行為的監督查處。三是加強對區內畜禽屠宰場的監督管理,做好畜產品的上市檢疫,加大對注水牛肉、泔水喂豬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四是扶持畜產品生產企業開展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加快無公害畜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畜產品的培育認證工作。
3.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科學服務水平。一是要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引進畜牧生產、畜牧獸醫等專業的優秀大學畢業生充實隊伍,完善隊伍年齡結構,同時提高薪酬待遇,改善辦公條件,確保在引進的同時能留得住。二是通過開展獸醫技能實踐交流、專家培訓等方式,提高隊伍整體技術水平,增強服務能力。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