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劉奇葆書記在我省藏區調研時的講話精神,扎實落實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要求,促進四川省藏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四川省農業廳結合自身職能,圍繞“加快發展、擴大開放、和諧穩定”的藏區工作主線,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工作主線,把保障特需口糧基本自給和促進農民大幅增收作為主要目標,加快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大力發展優勢特色效益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奮力推進藏區農業發展新跨越。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抓規劃編制,引領藏區農業科學發展 以國家和省上出臺的相關規劃為指引,立足藏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將農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和建設充分結合起來,先后編制了《四川藏區農業發展規劃》、《四川藏區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州、縣編制了多個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發展規劃。
二、抓政策落實,強化農業跨越發展的投入保障 對現有各項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吃透政策,用夠政策,用活政策。立足藏區實際,有針對性開展政策謀劃,爭取出臺了青稞良種補貼、藏區溫暖工程、民族地區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等新政策。
三、抓產業發展,著力構建特色農業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青稞、馬鈴薯、玉米、特色雜豆為主的糧食生產,集中打造高原秋淡蔬菜、特色水果、道地中藥材等特色效益農業,實行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發展,構建特色農業產業體系。
四、抓主體培育,壯大農業跨越發展的骨干力量 大力扶持種植大戶、農機大戶、農業職業經紀人。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專合社開展規模化基地建設和營銷體系建設,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實力和發展能力。圍繞主導產業,選擇重點龍頭企業集中給予扶持,培育行業排頭兵。
五、抓體系建設,提升農業跨越發展的服務能力 加強鄉鎮公益性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全面落實“一個銜接、兩個覆蓋”政策。深入推進基層公益性農技體系改革與建設,重點解決鄉鎮農技站(中心)缺編問題和經費保障問題。加強植物保護體系、良種繁育推廣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農機服務體系和農業市場與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增強服務手段,提高服務能力。
通過以上措施,藏區農業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一、糧食生產能力基本穩定2012年糧食面積219.3萬畝,預計總產量達到45.3萬噸。其中,青稞產量11.8萬噸,甘孜州已建成全省最大的青稞良種繁育基地和生產基地;馬鈴薯面積達48.2萬畝,阿壩州高原馬鈴薯發展迅猛,已初步建成集中連片的優質種薯基地。
二、特色產業加速發展。四川藏區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特色水果、釀酒葡萄、高原油菜、反季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經濟作物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以“川藏高原”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品牌農產品,以其生態、優質、安全等突出優勢,走出四川。初步形成了以汶川、茂縣、理縣、金川、九寨溝、丹巴等縣為主的甜櫻桃集中發展區;以丹巴、得榮、鄉城、巴塘、小金、茂縣、理縣、九寨溝等縣釀酒葡萄基地達1.5萬畝;形成了岷江河谷流域秋淡商品蔬菜區,大渡河河谷流域早春商品蔬菜區,高原反季節菇類及名特優菌類產區。
三、農業科技明顯進步 甘孜州農科所青稞育種在全國領先,育成了康青3號、6號和7號等新品種。康青3號在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甘肅、內蒙推廣面積500萬畝以上。良種覆蓋率達到85%,地膜覆蓋、設施栽培等實用技術推廣率達到80%。同時,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步伐加快,農業基礎設施逐步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水平明顯提高。
四、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2011年甘孜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70元,比上年增長30.1%;阿壩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63元,增長24.6%。甘孜、阿壩兩州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
(四川省農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