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明
(通聯:四川省武勝縣農機局638400)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對糧食綜合能力增產其作用巨大。西部丘陵區域的水稻生產,對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但易受高溫干旱的影響。2011年四川武勝縣遭遇了嚴重的夏旱與伏旱,經過采用一套科學的農業生產技術,全縣30.2萬畝水稻,面積與2011年基本持平,總產達17.95萬t,較2011年增加2051t;畝產 593kg,比2011年增加6kg,增產1%,在大旱之年奪得了豐收。現從農業技術方面進行分析,為2012年水稻生產提供參考。
1.高塝望天田實行“雙保險”模式為奪取高塝地區稻田糧食豐收,在20世紀末研究成功了新的種植模式,即采取“大麥間油菜套玉米再套水稻間空心菜”,一般能獲畝產超500kg,價值千元的好效益。模式要點:小春播種時按1.86m對等分帶,留好預留行,拿一帶種大麥(小麥),另一帶按0.53m的窩距,栽上1行單株油菜,翌年3月初用肥團育好玉米苗,4月13日左右在油菜兩邊按20~21cm的窩距栽上單株玉米。5月上旬油菜、大麥收獲后,下旬在玉米兩邊的預留行中掏兩行21~25cm的溝,在溝內栽2行水稻秧,實行旱栽水管,7月中下旬玉米收獲后,隨即關水保稻,并在玉米帶按23~27m的窩距栽2行空心菜。
其抗旱機理是水旱“雙保險”,有水走水路保水稻,無水走旱路。該模式在全縣3萬畝高塝望天田基本普及應用。
2.塝田推廣固定廂溝式 經多年研究,該模式于1998年就獲四川省政府科技成果獎。主要用在塝田(二臺田)實行兩季田“免耕廂溝模式”,是稻田在一次性搞好規范的廂溝格局基礎上,長期保留廂溝格局,實行淺挖廂面種小春,免耕栽種大春,或大小春都免耕的一種耕作方法。其技術要點是:中稻收獲后,立即在田間按一溝一廂寬2.4m(其中廂寬2.15~2.17m,溝寬23~25cm),溝深30~40cm的規格拉線開溝作廂。邊溝分別開在距田埂2m和離背坎0.6m處,以后長期保持廂溝格局,免耕栽培。
該模式的節水抗旱機理是:溝中可增加30%~40%的蓄水量,且溝中蓄水深而表面積小,蒸發少,顯著增強了水稻的抗旱能力。同時還具有耕作方便、省時、省工、省投入、土壤越種越疏松的優點,能畝增產50kg,增收100元以上。在2011年大旱之年,該縣已推廣13萬畝,均能保產或略增產。
3.冬水田實行半旱式栽培 水稻半旱式栽培,是在稻田中按一定規格起溝作埂(壟),溝中關水,埂面兩倆栽秧,實行浸潤灌溉的一種栽培方法。技術要點:一般按55~60cm左右寬開溝作埂,埂面寬20cm左右,埂高18~20cm。將秧苗栽植于埂脊兩側邊緣靠水面稍下,每條埂上栽2行水稻,行距18~20cm,窩距10~12cm。
該模式抗旱機理是:運用農田生態學理論和土壤生物熱力學的原理,埂溝中能蓄較多的水,能保證水稻節水抗旱,而且增產顯著。全縣17萬畝冬水田,有近7萬畝實行了半旱式栽培,都全面豐收增產。
1.調整品種結構,實行科學布局 廣泛宣傳水稻優良品種,推廣耐旱的高產雜交品種,如中優 85、崗優 188、內香 8518等品種。
在高塝田及二塝田,推廣早熟及早中熟品種,在播種時要適時爭早,大都在2月20~25日播種,避開高溫危害,這類田塊達到保產的目的。
對溝田和有水源的田,推廣了中熟及中遲熟品種,淘汰晚熟品種,這部分田實現了增產。
2.適時旱育早播 下決心改水育秧為旱育秧,并適時早播,旱育秧具有抗逆性強,秧苗素質好,秧齡彈性大,增產明顯的優勢。全縣30.2萬畝水稻,旱育秧栽植的有25萬畝,水稻揚花時間在7月13日左右,有效地躲過高溫伏旱的影響。
3.示范推廣機插秧 積極示范推廣水稻機插秧,改革使統的人工栽秧方式。機插秧具有早栽淺插,帶肥帶泥栽,增產效果顯著,推廣面積已達1萬余畝。
1.水稻強化栽培 水稻低密度強化栽培是近年來農業上研究的新成果。可按照45cm×40cm規格栽畝植3 700叢,每叢又按正三角形栽3株,株間距8.5~10cm,使稻株在田間呈叢間稀叢內密分布。它具有早栽早發苗壯穗大,總體增產顯著。在4月15日開始移栽,30日前實行了水稻強化栽培,這類田面積達10萬畝,占冬水田面積的59%增產幅度較大,為全縣水稻抗旱奪豐收起了基礎作用。
2.大力蓄留再生稻 武勝縣自然資源較為豐富,有利于再生稻生產。在有水源的冬水田及塘庫埝下游,蓄留了再生稻5萬多畝,平均畝產100~150kg,彌補了高塝、二塝田塊水稻因干旱造成的損失,為水稻節水抗旱奪豐收起了平衡作用。
3.推廣平衡配方施肥 平衡配方施肥的應用,使水稻施肥結構有很大的改善。全縣有20萬畝進行平衡施肥,占水稻面積的67%,對水稻抗旱增產起了關鍵作用(2011年全國土肥工作會議在廣安舉行,并在武勝參觀)。
4.抓病蟲綜合防治 由于2011年5~6月水稻生長遇低溫寡照天氣,病蟲害嚴重,為此對全縣水稻進行了病蟲害綜合防治,面積達23萬畝,占水稻栽稻面積的的76%,對水稻抗旱增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5.施用沼液有機肥 全縣有7.55萬口沼氣池,是全國“百強農村沼氣”縣。據測算,每口沼氣池年產生4.5t優質高效有機肥。沼液大都用于基肥和追肥,它既是肥又有水,對水稻節水抗旱起到了輔助作用,
水稻節水抗旱奪豐收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以上農業措施外,還需要其他方面支持。
1.政府應加大科技推廣投入 鼓勵農業科技人員研究、推廣更多新技術。
2.加強農機提灌設施建設 重點抓好中小型提灌站建設和維修工作,引導農民購買微型移動提水設備,保證干旱時能抽水保苗保豐收。
3.盡快恢復農村小型水利蓄水工程如山平塘、囤水田等,保證在抗旱時有水可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