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倫俊 鄧強林
(通聯:①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曲水鎮農業中心 637938 ②南充市嘉陵區科技局)
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很多地方在家種糧的勞動力,主要是老人。在他們之中,一是缺技術,二是體力差,三是每年初春育秧怕下田,畏懼寒冷。如果按常規水田育秧法,這類勞動對象就無法正常進行,就將嚴重影響水稻育秧季節,影響水稻生產。通過我們近年來對水稻育秧進行反復深入試驗、探討,研究出了新的旱地節水、節肥、省工的育秧新技術。它將解決農村老弱病殘勞動力不下水田也能正常育秧的問題,能解決農村無水或少水地方育秧的問題。在惡劣的條件下,能有效促進水稻高產,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水稻苗床應采用營養土為佳,營養土應在播種前30~40天內進行配制調勻并密封堆漚。苗床營養土主要采用肥沃、疏松的沙性土。按1m3沙性土加篩選后的廄肥或土雜肥100~150kg、人畜糞水 30~50kg、加優質過磷酸鈣 0.3~0.5kg、尿素 0.1~0.2kg,加50%多菌靈5~10g、25%殺蟲雙水劑50~100g滅病蟲。并將所有物質反復攪拌后進行密封堆漚、腐熟,待播種時使用。
苗床地應選地勢平坦,坐東向西走向的旱地,并且要背風向陽,盡可能靠近水源和大田,以便管理和防止禽畜為害。做苗床時,應先將苗床內的土壤取出,做成寬1.5~1.6m、深25~30cm的苗床為宜,苗床的長度以苗床地塊決定。要筑嚴筑實床埂(可用取出的土作埂,床埂寬度為25~30cm,床底要求平坦,另外,苗床兩端要建好進、排水坑。
水稻旱地育秧的苗床底部應選用厚膜。一般規格是寬2m,厚12~16絲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因為該類膜較厚,不易被秧苗根系穿透,不會向外泄漏水肥,從而達到節水、節肥的目的,同時又能承受苗床內的營養土及水分的壓力。只要不是人為劃傷,就能一膜多季使用,減少成本。水稻旱地育秧苗床的地上部分可選用常規塑膜覆蓋。
水稻播種期是以當季氣溫決定的,一般在3月上、中旬催芽播種為宜。在播種前,先將厚型塑膜(厚12~16絲)平鋪在苗床底部,并四周反折,使塑膜緊貼苗床底部和四周床墻。再將配制腐熟的營養土加水調至稀泥狀,并裝入苗床。苗床營養土寬1.5m、厚15~20cm,隨后用木塊或泥掌板將營養土抹平,四周留好進、排水小溝,待營養土表面收汗后,種子不沉落入泥時播種為宜。播種量一般要求雜交秈稻15~20kg/畝,雜交粳稻20~25kg/畝。最后按間隔50~60cm的間距用竹片架拱,蓋嚴塑膜。
1.肥水管理 在前期(即立針現青期),以保持床土濕潤為主。在現青后至一葉一心時,廂面保持0.2~0.5cm深的水,在4葉期后,苗床上水位應保持在0.8~1.2cm之間,使秧苗正常分蘗。在施肥上,水稻苗在氮斷奶期,秧苗長出一葉一心時,胚乳中的蛋白質已消耗完畢,這時應施1次腐熟的人畜糞水,畝施 1 500~1 800kg,另施尿素 1~2kg、磷肥2~3kg、氯化鉀1~2kg。秧苗第三片真葉全出時,胚乳中的碳水化合物全部耗盡,應施第二次肥,仍以人畜糞水為主,并加施適量的氮磷肥,一般畝施尿素2~3kg、過磷酸鈣3~5kg、氯化鉀3~5kg。在4葉期后,進入水稻分蘗期,應適當增施肥料,以氮肥和農家肥為主,確保秧苗正常分蘗并壯苗早發。最后在移栽前的3~5天施1次送嫁肥。
2.病蟲防治 因苗床所用營養土是經集中堆漚時加用了殺蟲滅菌的藥物,在秧苗生長期一般病蟲為害不大。但在移栽前的3~5天內要對水稻的稻瘟病、赤枯病及稻螟蟲等病蟲進行集中防治1次,主要用40%的富士一號和25%的殺蟲雙水劑按1∶1 000倍液噴霧。
3.揭膜煉苗 在苗床內氣溫達到28~30℃時就要將苗床兩頭塑膜揭開,使氣溫對流,避免因晴天中午氣溫升高而傷苗。隨后再根據秧苗的長勢和氣溫的變化,利用早晚適時揭膜煉苗,并進行全面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