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立 生
(鶴北林業局,黑龍江 蘿北 154212)
鶴北林業局有著悠久的采金歷史,施業區內現有大量的采金跡地,主要分布在施業區內主要河流的兩岸,面積比較大的林場有:中興、聯營、小梧桐、慶林等單位。在各林場的采金跡地中,部分地段由于采金后未進行平整,“毛砂尖”矗立,因坡陡,水土流失嚴重,形成了以碎石塊為主的“裸地”,難以進行植被恢復。如何做好采金跡地植被恢復一直是困擾鶴北林業局生態建設的一個難點。
根據資源部門的初步統計,鶴北林業局采金跡地的面積為83 190畝,根據是否可以進行植被恢復及當前植被恢復實際情況可分為四種地類:
鶴北林業局現有人工更新且植被恢復合格的面積為1 340畝,占全局采金跡地總面積的1.6%,其中:小梧桐林場600畝,金礦林場380畝,中興林場(原河口林場施業區)360畝。這些地塊多是采金結束后,地勢相對平坦,水土流失情況相對較好,土壤含量相對較高,面積相對集中,交通比較方便的地塊。于本世紀初,在采金后3~5年內,根據當時生產需要,林業局利用育林基金對其進行了人工造林,達到了植被恢復要求,更新的樹種為興安落葉松。
這種地類的總面積為72 800畝,占全局采金跡地總面積的87.6%。這些地塊大多是早期的采金跡地,采金結束后由于地勢相對平坦,水土流失情況相對較好,土壤含量相對較高,經過10~15a的天然下種,天然更新合格,林分的優勢樹種以楊、樺林為主,夾雜著各種灌木,部分地段由于附近有落葉松母樹下種,團塊狀或零星生長著一些天然落葉松幼林。
這種地類是指有部分天然更新,未達到更新要求,通過人工客土、人工更新后可以達到更新目的及要求的地塊。其總面積為1 050畝,占全局采金跡地總面積的1.3%。
這類地塊是指采金后由于人為開成的陡坡、深溝、堰塞湖或砂石塊大、土壤含量少、水土流失嚴重,非采取人工平整、客土等措施,植被難以成活的地塊。這種地類的面積為8 000畝,占全局采金跡地總面積的9.5%。
采金跡地由于表土不同程度的破壞,有機質層大部分流失,土壤結構破壞,養分匱乏,環境因子變化劇烈,部分地塊天然更新困難,雖棄置多年,但仍為裸地,造成大面積土地資源浪費;同時,由于采金礦體多位于河流沿岸,為森林生態系統向河流生態系統的過渡緩沖地帶,地表植物的喪失,使得土壤侵蝕和重金屬元素的淋失加劇,直接對下游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做好采金跡地的植被恢復工作,不但有利于提高林地的利用,同時,更有利于鶴北林業局森林生態系統的建設,對林區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一方面,可以提高全局有林地面積總量。如果通過人工平整、客土、人工造林等手段將采金跡地全部進行植被恢復,可增加9 050畝的林地面積,可以提高近0.2%的森林覆被率。另一方面,由于采金跡地全部位于主要河流兩岸的溝谷,適于栽植興安落葉松或楊樹,如果全部栽植興安落葉松,林地生產潛力可以達到20~25m3/a·hm2,這不但可以為鶴北林業局每年帶來18萬~22萬m3的林木生長量,還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更可以帶來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森林資源問題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我國政府已經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高度重視森林資源在維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保護和發展森林的舉措,其中,國家不惜重金投資天然林保護工程,已取得較好的成效。隨著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家對林業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針對公益型森林生態系統具有顯著的“外部經濟性”的特點,《森林法》明確規定了國家要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這些都為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經濟保障,也為鶴北林業局采金跡地的植被恢復提供了有利的可行性條件。
采金跡地的植被恢復是一項系統工程,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進行人工造林,而進行人工造林就不得不面臨一系列問題:
3.2.1 跡地的平整
鶴北林業局現有采金跡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坡陡、溝深、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措施就是進行場地平整,即:通過把高坡上的砂石推入堰塞湖,并在四周挖好排水溝渠,疏通河道,從而達到平整場地、解決水土流失的目的,為下步的植被恢復奠定基礎。
3.2.2 土壤的改良
由于多年的水土流失,現有采金跡地的土壤條件都非常差:土壤有機質嚴重損失,養分匱乏,土壤物理性質惡化。要想進行植被恢復就必須進行土壤的改良,而進`行土壤改良的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先在碎石裸地上挖坑,撿出石塊,然后進行客土,為人工造林創造良好的營養空間。
3.2.3 造林樹種的選擇
由于采金跡地大多位于河谷兩側,從生長條件上來看,比較適合興安落葉松的生長,同時,興安落葉松有著速生、快速郁閉的特性,且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因此,從營造用材林的角度來看,造林樹種應首選興安落葉松,只在部分土壤瘠薄的地方營造樟子松。如果從營造經濟林的角度上來看,應優選沙棘。所用苗木應選擇容器苗。
3.2.4 早期投入資金巨大
以全局當前可以進行植被恢復的1 050畝采金跡地為例,如果通過工程造林方式用容器苗營造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用材林,單位費用就達1 219元/畝,其中:刨穴440元/畝,客土385元/畝,苗木費200元/畝,植苗50元/畝,撫育144元/畝。直接生產費用將達1 277 750.00元,費用巨大。如果全部栽植沙棘,其費用雖然有所減少,但只是苗木費減少近100元/畝,單位成本也將達到近1 100元/畝。從經濟效益、生態效應上看,栽植沙棘經濟林遠不如栽植落葉松。如果是難以更新的地塊,加上平整場地、挖排水溝、疏通河道的費用,單位生產費用最少達到300元/畝以上,總資金至少達到2 400萬元以上。全部完成現有采金跡地的植被恢復,總費用至少在2 500萬元以上。如此大的生產費用,僅靠企業自身是做不到的,只能依靠國家的政策投資。
科學編制采金跡地植被恢復經營方案是對鶴北林業局采金跡地進行科學經營的基礎,是向上級爭取政策支持的基礎,是實行植被恢復的重要手段,是采金跡地植被恢復工作制定年度計劃、組織經營活動和實施生產管理的重要依據。由于編制經營方案需要“由具有乙級以上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的單位承擔”,而鶴北林業局沒有這樣的單位,因此,需要聘請省林業設計研究院這樣的單位來實施。
只有完成經營方案的編制,得到上級批準,有了國家專項工程投資,鶴北林業局才能通過采取河道疏通、場地平整、改良土壤、人工造林等措施,在地塊集中、面積比較大、立地條件較好、交通方便的地域栽植沙棘經濟林,在其他地域栽植興安落葉松或樟子松水土保持林或用材林,從根本上解決采金跡地的植被恢復問題,從而提高森林植被覆被率,提高森林資源總量,建立良好的生態系統。
如果只想在當前的政策條件下,利用已有的政策及企業自身能力盡可能做好采金跡地的植被恢復工作,鶴北林業局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據1 050畝可“更新地類”的面積分布情況,將其納入到2013—2017年的人工造林計劃當中,逐年進行植被恢復。
造林樹種的選擇原則:在無季節性積水、面積集中、立地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塊上優先營造興安落葉松或沙棘。但由于地塊分散、面積較小,應以營造水土保持林或用材林為主。在無季節性積水、面積相對較小、土壤瘠薄的地塊上營造樟子松。
通過人工造林不但可以增加森林植被覆被率,還可以增加森林資源。
二是對74 140畝已經完成植被恢復且更新合格的地類,在2013—2017年期間,借助當前實施的中幼齡林撫育、森林培育工程,通過割灌、低強度間伐、補植補造等措施,改善林木生長空間,調整林木組成結構,促進林分快速生長,提高林地生產力,推進生態、產業建設,達到增加森林資源數量、提高森林資源質量的目的,協調其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發揮,從而提高其整體功能,為鶴北林業局林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是對難以更新的地類,暫且擱置,待條件成熟時再進行植被恢復。
四是結合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對完成植被恢復的地塊進行病蟲鼠害防治,保護這來之不易的建設成果。
五是新造幼林撫育或森林撫育結束后要進行封山育林,減少不必要的人為活動,加強對其脆弱生態系統的保護。
六是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吸納社會力量加入到采金跡地植被恢復活動中來,加快植被恢復的進程。
總之,鶴北林業局采金基地的恢復,應針對不同的立地條件,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樹種,但應以經濟樹種和容器苗為主,按照規劃逐步實施,達到既改善生態環境,又能為職工致富提供便利條件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佩昌,周曉峰,王鳳友,等.天然林保護工程概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
[2]唐德瑞,等.生態林業概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