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運軍,唐 浩
(四川省儀隴縣永樂動物衛生監督站,四川 儀隴 637662)
奶牛生產癱瘓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發的一種代謝性疾病,其發病特征是患牛出現低血鈣,全身肌肉無力,知覺喪失及無法站立。
1.1 典型癥狀(嚴重型) 病程短,從發病到出現典型癥狀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0h。病初牛食欲減退或廢絕,反芻、瘤胃蠕動及排糞、排尿停止,泌乳量下降。精神沉郁,輕度不安,不愿走動,后肢交替負重。后軀搖擺,似站立不穩,最終倒地不起。有時病牛出現驚慌、嚎叫、目光凝視等興奮、敏感癥狀。頭部及四肢肌肉痙攣,不能保持平衡,鼻鏡干燥,四肢及身體末端發冷。不久,出現意識抑制和知覺喪失等癥狀,隨后昏睡,瞳孔散大,對刺激無反應,肛門松弛,反射消失,心音減弱。患牛心率增快,可達80~
120次/min,脈搏微弱;呼吸深慢,有時喉及舌麻痹,舌伸出不能收回,呼吸時發出明顯的呼吸音,四肢曲屈于軀干下,頭向后彎到胸部一側,呈S狀。
1.2 非典型癥狀(輕型) 產前及產后長時間的生產癱瘓多表現為非典型癥狀,主要特征是病牛頭頸姿勢不自然,極度沉郁,但不昏睡,食欲廢絕,對光、痛刺激反應減弱,但不完全消失,有時能勉強站立,但步態不穩,行動困難,其體溫多正常。
分娩前后血鈣濃度劇烈下降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原因。
2.1 低血鈣 牛分娩前后大量血鈣進入初乳是引起血鈣濃度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娩前后從腸道吸收的鈣減少也是引起血鈣降低的原因之一。奶牛發生生產癱瘓時常并發血鎂降低,鎂在鈣的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
2.2 大腦皮質缺氧 一時性貧血可致腦皮質缺氧、腦神經興奮性降低。低血鈣是缺氧的并發癥。
診斷奶牛生產癱瘓的主要依據是:病牛為3~6胎高產牛,分娩時間在3 d以內,并出現特征性的癱瘓姿勢及血鈣降低,若用乳房送風法治療取得療效則可做出診斷。產后截癱與生產癱瘓的區別是病牛除后肢不能站立外,其他情況,如精神,食欲,體溫,各種反射等均無異常。
靜脈注射鈣劑、乳房送風是治療生產癱瘓的有效方法。
4.1 靜脈注射鈣劑 靜脈注射20%~25%硼酸葡萄糖酸鈣溶液(葡萄糖酸鈣中加入4%的硼酸)500~600mL,注射速度應緩慢,藥液勿漏于皮下。肌肉注射10~15mL維丁膠鈣有助鈣的吸收和減少本病復發。注射后6~10 h牛沒有反應的,可以重復注射,但注射次數不超過3次。
4.2 乳房送風法 使牛側身,擠凈積奶,乳導管尖端涂少許潤滑劑后插入乳頭管內。從乳導管注入頭孢拉定2g,鏈霉素1g(將其溶于30mL生理鹽水)。四個乳區均打滿空氣,以乳房皮膚緊張、乳腺基部邊緣清楚變厚、叩診發鼓音為度,打氣后用紗布扎住,防空氣溢出。病畜站起后1 h將紗布條解除,不愈者再打一次氣。
4.3 乳房注入乳汁法 向病牛乳房注入健康母牛的新鮮奶,前兩個乳葉200~250mL,后面兩個乳葉250~300mL。
4.4 中藥治療 當歸50g,白芍35g,熟地 50 g,續斷 35 g,補骨脂 35 g,川芎 40 g,杜仲 30g,丹參 30 g,黃芪 30 g,青皮 20 g,紅花 15 g,白術 20 g,草叩 15 g,砂仁 20 g,甘草 15g,每日一劑,連服3劑。
4.5 病情特別嚴重時,必須注射樟腦水、腎上腺素等增強心臟功能。同時加強護理,給予溫鹽水。牛不能站立時應多鋪墊柔軟干草,每天翻身2~3次,受壓部位應進行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發生褥瘡。
從奶牛產前14 d開始飼喂低鈣高磷飼料。減少攝入的鈣量是防治生產癱瘓的一種有效方法。應用維生素D制劑(每千克體重3萬u劑量)也可預防生產癱瘓,可在產后4 h肌肉注射10mL雙氫速變固醇,分娩前 8~2 d肌注維生素D 21000萬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