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勇
蒼溪畜牧業基礎較好,自2009年被列為四川省50個培育現代畜牧業重點縣以來,我們把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作為資源轉化低碳經濟強縣的重要內容來抓,畜牧業現代化水平和整體競爭力明顯提升,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加速推進了我縣現代畜牧業發展步伐。
一、優化畜牧產業結構 我們緊緊圍繞“穩步發展生豬,突破發展兔業,大力發展劍門土雞,積極發展牛羊及草食牲畜”的基本思路,根據各鄉鎮實際,在縣城主要交通沿線鄉鎮和傳統養殖鄉鎮打造了以毛兔、生豬、肉(獺)兔為主的特色產業帶30余個;圍繞全市“億只土雞”工程,形成了“一鎮為中心,輻射帶四片”的土雞產業發展格局。共建成現代畜牧業產業園區7個,累計建成畜禽規模養殖小區(園區、場、戶)2.5萬余個,標準化、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二、健全良種繁育體系 一是以毛兔良種場建設為重點,形成原種場、擴繁場、商品場相互配套的三級良種繁育體系;二是按照“鄉鎮建生豬人工授精站、村設配種輸精點”的模式,配套完善設施設備,規范操作管理,縣、鄉、村三級人工授精網絡體系健全;三是積極鼓勵養殖場(戶)改養或增養優質母豬,全縣每年新增優質二雜母豬1萬頭以上,畜牧產業園區和養殖小區養殖場實現了自繁自養。生豬、兔、肉牛、肉羊、禽良種面均達90%以上。
三、狠抓產品質量安全 科學編制了免疫計劃,各項免疫制度健全,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均達到99%以上,戴標率達到100%,做到應免盡免,不留空檔和死角。對養殖小區和養殖場的選址、環境、存欄、防疫措施、污染治理、養殖檔案建立等進行普查。建立完善畜產品安全檢測中心,以獸藥GSP管理為抓手,實行獸藥飼料入戶跟蹤,指導養殖戶安全用藥用料,畜禽養殖小區和養殖場的投入品購銷臺帳規范。強化動物衛生監管,對規模養殖場、市場、屠宰廠(場)、倉儲等重點部位和重點區域常態檢查,做到從生產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加強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畜禽檢疫率、無害化處理率、檢疫證明、畜禽標識和消毒證明回收率均達100%,全面實現畜產品可追溯,全縣無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
四、加大科技推廣力度 一是依托四川省長毛兔良種場,與四川農業大學開展科技合作,建立起了“專家大院”,開展長毛兔新品種選育,年供優質長毛兔種兔2萬只。二是與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合作,簽訂肉兔、獺兔良種繁育協議,引進四川白獺兔良種場1個,年供種兔2萬只。建立起伊拉祖代肉兔良種場1個,年供父母代種兔3萬只。并開展了“果草兼作、種養結合”循環養殖模式研究,目前正在探索和實施。三是與省畜牧科學院合作,建立專家服務站7個,指派了專家長駐我縣進行技術指導。建立對科技人員、幫扶戶和養殖業主開展豬、兔、雞等養殖技術免費培訓機制,為我縣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四是大力開展技術培訓推廣。積極實施“陽光工程”、“畜牧科技入戶”工程,先后邀請省畜科院、川農大、西南大學等科研院校教授和專家,采取以會代訓、專題培訓等形式,對養殖業主和農戶開展圈舍建設、良種繁育、標準化生產技術、疫病防控等各類培訓,培訓人數達2.5萬余人次。在全縣推行“養殖—沼氣—種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生豬“六分離六配套”圈舍建設和“零排放”養殖技術,在畜牧產業園區、小區大力推廣“飲水、投料、溫控、糞污處理、噴霧消毒、監控信息”等自動化設施設備,建設并改造圈舍50萬m2。科技對畜牧業增長貢獻率達80%以上。
五、創新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創新領導機制。建立了“六個一”(一項產業、一位縣級領導、一個產業推進辦、一個龍頭企業、一個主管部門、一套考核辦法)產業推進領導機制,在畜牧業用林用地、養殖風險防范、信貸擔保、資金項目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扶持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二是創新利益鏈接機制。在培育專合組織上,建立“三企共建、四方共贏”經營機制和“平等參與,合作互助,風險共擔,多方共贏”的發展機制,全縣已注冊畜禽專業合作社80個,帶動2.5萬余戶適度規模養殖戶,帶動作用明顯。三是創新項目建設機制。在產業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我縣積極探索,改變“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投入方式,整合涉農資金,集中打捆,發揮項目資金的集聚效應。在積極爭取國家現代畜牧業專項資金的同時,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投入畜牧業生產。在生豬、兔業發展基礎較好和群眾積極性較高的鄉鎮實行土地由村民采取“一事一議”集體決策,統一流轉、圈舍及生產設施由專業隊伍統一建設、資產由村級組織統一租賃管理、流轉及租金收益由村集體統一支配、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四統一分”項目投入機制,有效解決了過去項目投入分散、建設標準不高的問題,保證了畜牧項目資金全額投入到畜牧生產中去。四是創新動物防疫機制。我縣在動物防疫工作中不斷摸索和總結,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五個一道清”防疫工作機制。即在集中開展動物防疫工作時,駐村干部(或鄉鎮領導)、村組干部、包片獸醫、村級動物防疫員組成動物防疫工作組,逐村逐戶統一實施動物防疫,將預防注射、圈舍消毒、免疫建檔、查處糾紛、處理免疫反應五項防疫工作一次性完成,改變了過去僅靠防疫員“單打獨斗“的不利局面,保證了宣傳發動、操作技術、免疫任務、跟蹤督促和績效考核的”四到位“。五是創新動物疫情防控機制。由我縣發起,建立了旺蒼縣、劍閣縣、元壩區、閬中市、巴州區、南江縣參與的川東北七縣(市、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聯席會議制度,成功簽署《川東北七縣(市、區)重大動物疫病聯防協定書》,在省內率先建立起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由點式防疫到區域聯防聯控新機制。六是創新信息化建設機制。畜牧部門在推進信息化的過程中,先后開通了局畜牧食品信息網、移動短信平臺、農政通平臺和遠程監控系統,打造了信息化建設的“五個平臺”(政策宣傳平臺、信息發布平臺、科技服務平臺、政務辦公平臺、遠程監控平臺),建設了一條從縣到鄉鎮、進村入戶的現代信息化高速公路,助推現代畜牧業發展。
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以優結構,優品質,優服務為導向,穩步發展生豬,突破性發展兔業,積極發展牛羊及草食牲畜,全面推進分散養殖向規模化養殖轉變,粗放型養殖向標準化生產轉變,實現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高點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