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春
(陜西省審計廳 陜西 西安 710001)
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是一種獨立審計,是審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審計監督、提高經濟社會服務水平的重要標志。國家審計機關是公共投資項目的審計主體,對公共投資項目的效益實施審計監督。開展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是公共投資項目審計發展的新目標、新內容,加強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的研究、探索,大力推動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是當下審計任務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審計機關開展的真實、合法、效益審計,其中貫穿著一些效益審計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但相對于純粹意義上的效益審計而言,還有很大的差距。
從審計目標看,以往的效益審計主要圍繞提高企業、部門、單位資金使用的經濟性、合規性來進行,具有“不合規”即“不效益”的簡單化特點,而目前效益審計的目標,已向資金使用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延伸,目標是滿足更高層次宏觀管理的需要。從審計手段看,傳統的審計方式已不能滿足效益審計的需要,取而代之的將是計算機應用、數據分析、評估設計、仿真實驗等一系列新技術、新手段,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礎上,進行高效率的整理分析,達到效益審計目標的要求。
從目前流行的效益審計概念看,效益審計主要是檢查資金、資源利用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無論國內外,效益審計的目的都是促進節約成本,提高效益。但由于效益審計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法制建設水平、審計技術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效益審計的內容、范圍、方法等也不盡相同。國外效益審計主要是對一個具體的項目、對資金節約度的審計,效率考核方面比較重政策評估和直接投資節約度的計算。我國所講的效益審計,含義要更廣泛一些,包括微觀、中觀、宏觀,也就是說不僅要講一個項目的審計,還要講一個方面的審計;不僅包括經濟效益,也包括社會效益等。
檢查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是審計最基本的目標和要求。三者是有機的統一體。但是目前效益審計已經成為審計發展的新趨勢,審計工作者對效益審計的認識和實踐有待深化的前提下,有必要對效益審計進行深入研究,在尊重事實、合法、效益三者相互依存關系的前提下,對效益審計的標準、審計方式、方法和審計原則等進行研究、探索和創新。
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的內容體系包括如下三個方面:一是公共投資項目財務效益評審體系;二是公共投資項目國民經濟效益評審體系;三是公共投資項目環境效益評審和社會效益評審體系。
公共投資項目建設對國家經濟運行至關重要,直接關系現實經濟社會的增長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質量,但公共投資項目的建設在體制、監督、法制和管理等因素的影響下,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和風險,表現為公共投資項目效益不理想。
因此,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要注意抓住投資決策、項目管理、項目資金的使用、投資效果等環節。一是通過審計監督揭示有關部門因決策不科學、不合理造成無效投資和損失浪費,或違規動用建設資金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問題。二是通過審計監督揭示違反招投標規定以及弄虛作假申報項目、騙取財政資金等問題。三是通過審計監督揭示政府部門監管不力或監管滯后,造成損失浪費等問題。四是通過對一些經濟指標的科學評價,尋找質量和綜合效益好壞的根本原因,提出針對性較強的審計建議。
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方法可以采取審閱法、對比法,分析法,評價法等。
目前,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需要大量的數據計算并且分析手段多種多樣:有手工計算、有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現行我國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方法的發展趨勢就是利用計算機軟件輔助審計并結合分析性復核。這就同時要求審計人員掌握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的一整套技術方法和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
一是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財務效益審計評價。財務效益評價分為以下四個方面:估算財務數據,包含總投資額、總成本等;編制財務報表;計算財務指標,包含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提出財務評價結論,看項目是否可行。
二是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國民經濟效益審計評價。國民經濟效益評價是按照資源合理配置的原則,從國家宏觀角度出發,用一整套國家參數計算,以提高公共投資項目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凈貢獻為目標,評價項目經濟合理性,對建設項目的國民經濟評價的再評價。
三是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社會效益審計評價。一般而言,社會效益評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對公共投資項目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貢獻進行評價;二是公共投資對項目在資源利用方面的影響進行評價,其中包括土地開發利用效益、節約能源耕地和水資源、自然資源綜合利用、對防止自然災害的影響等;三是評價項目對文化教育的影響;四是項目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四是公共投資項目環境效益審計評價。開展公共投資項目環境效益審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審計人員首先測試和評價項目有關環境保護的內部控制制度;考察建設項目投產或交付使用對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程度;建設項目防治環境污染措施是否及時有效,并且防治環境污染措施必須與項目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環境專項資金的籌集、使用和管理中的真實性、合規性和效益性。最后,審計人員要對建設項目的外部效果進行總體的評價并得出結論。
開展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但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必須在人員素質、技術準備、法制規范等方面進一步打好基礎,才能有利于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實施和開展。
(1)提高審計人員素質是開展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的首要條件。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是層次更好、內容更深、作用更大的監督工作,是國家審計的高級階段。這就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提高認識,增強開展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的責任感、使命感。二是要注意在理論上探索和總結,擺脫習慣思維的束縛。三是要努力學習有關效益審計的新知識、新方法。
(2)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是搞好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的必要手段。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需要建立許多統計分析、邏輯推理、數字模型等基礎之上,用傳統的審計手段和方式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因此,信息化建設必不可少。一是要逐步落實國務院關于開展計算機審計的通知精神。二是要開發相關的審計軟件,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規范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工作。
(3)完善法制規范是深化效益審計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法規,對其的法律地位、審計授權、審計報告的成果利用等事項給予進一步的明確。二是制定和完善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的審計規范。三是建立和完善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的具體操作指南,對開展公共投資項目效益審計具體方式、技術方法、評價指標體系等進行編制,找到審計工作的開展。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