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宏忠 楊建虎 惠寶軍
(1.寶雞市馮家山水庫管理局 陜西 寶雞 721000;2.眉縣地下水勘測規劃管理處 陜西 眉縣 722300;3.寶雞市馮家山水庫管理局 陜西 寶雞 721000)
水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水在我們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社會的發展,用水量也在快速增加。同時,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局部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天然水量減少;工業的迅速發展,水污染日趨加劇造成可利用水資源總量銳減。形成了水資源需求矛盾的緊張。
眉縣水資源總量3.36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2.24億m3,地下水資源量1.12億m3。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為2000萬m3左右,目前開發利用量僅有850萬m3。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7800萬m3,目前開發利用量5600萬m3,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已達72%。全縣各行業用水90%都取用地下水。地下水資源對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這一寶貴資源,使其可持續利用給地下水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地下水動態監測工作是地下水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它是對地下水的數量和質量的變化狀況實施動態監測,從而了解地下水在時空上的分布情況和動態變化規律,為地下水的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和利用、遏制地下水環境進一步惡化,防止地下水污染提供科學最直接的基礎資料。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業務工作。
眉縣地下水監測工作始于1977年,根據監測等級布設了監測網,控制渭河山間盆地地下水面積375km2,共有常觀井13眼,日觀井5眼,水質觀測井5眼,統測井50眼;組建了一支較強的技術監測隊伍,其中技術審核1名,技術員3名,資料收集檢查員4名,觀測員18名。嚴格按照《地下水動態觀測資料整編技術規范》開展工作,從觀測資料的數據復查復核,匯總上表并上報。年底整編“地下水年平均埋深等值線圖”、“地下水年內變差等值線圖”、“地下水年際變差等值線圖”,刊印“地下水水情簡報”,每季一刊,發送全縣管理單位和用水單位,指導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服務。30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觀測工作正常進行,共計積累原始觀測數據89000多個,整編資料2340余冊,為全縣地下水科學管理規劃和開發利用儲備了系統的長期地下水水文信息資料。
當前,全縣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趨勢,2000年~2007年,渭河川道區年均下降0.46m,黃土階地區年均下降0.72m,黃土殘塬區年均下降1.04m;其中以橫渠鎮豆家堡村為中心和金渠鎮田家寨為中心的農業下降漏斗區,以縣城和常興鎮為中心的工業生活下降漏斗區。這四個漏斗區面積正在逐年擴大,應引以重視。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眉縣地下水監測工作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方面問題。
上世紀七十年代,受當時經濟社會條件的限制,地下水動態監測網布設主要是觀測農業生產灌溉對地下水的影響變化情況,因此,觀測井主要布設在廣大農村區域,工業相對集中區和城鎮生活區觀測井很少,而且,我縣地形地貌比較復雜,川、塬、溝、河、梁交錯,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含水層形式多樣,僅有的18眼觀測井數據只能反應局部區域地下水變化情況,不能完全達到反應控制區域地下水變化規律的要求。縣城工業園區、常興工業基地和湯峪旅游開發區地下水集中開采區域觀測井布設僅有一眼,甚至沒有,形成觀測網中的“空白”。另外,在監測項目上只局限于水位的觀測,水質、水溫、水污染和超采區監測等項目沒有開展。因此,全縣地下水動態監測資料整編結果精度比較低,不能全面準確反應宏觀地下水動態水情。
起初在建設監測網時,受資金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觀測設備、觀測人員和觀測井起點低。全縣觀測井有80%為農村生活民井,20%為農灌深機井,都是一井多用,沒有設專用觀測井,觀測員全部聘用當地農民,觀測工具是尼龍測繩、鋼卷尺,達不到技術規范要求的觀測精度;資料收集檢查人員騎自行車工作,遇到緊急情況或雨季,工作完成往往滯后幾天,效率低下,影響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監測工作受到制約,不能深入開展水情研究和預測預報。
觀測人員工資還執行20世紀七十年代標準0.6元/次,下鄉補助4元/天,常觀井觀測員43.2元/天,日觀井觀測員108元/天。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觀測經費逐年減少,到九十年代后期至今,經費微乎其微,單位只有從僅有的辦公經費中擠出一點來,勉強維持工作正常開展。有些觀測井年久失修,干枯坍塌,測量工具磨損老化,觀測員觀測費太低,有消極情緒甚至停測,都給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
眉縣經濟社會正在快速發展,地下水開發利用量迅速增加,特別近幾年每年有200萬m3的增量,增量特征是:渭河川道區主要是工業和城鎮生活用水,黃土階地區主要是經濟作物灌溉用水。面臨的突出問題是:地下水位持續下降;開采量接近可開采量,開采量漏斗面積擴大,當地地下水水質礦化度增加;工業的發展,城鎮化建設膨大,農業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造成地下水來自各方面的污染,特別是污染嚴重的小工廠周圍,出現水井水質渾濁,有難聞的異味;沿渭河兩岸,由于河內大量挖沙取沙,河床面擴大,河水向兩側補給增大,沿岸耕作地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輕度漬化、鹽堿化面積達1萬多畝。
眉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供水主要是地下水資源,因此,切實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解決和糾正地下水開發利用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是水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責,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水法律法規為依據,充分認識到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實現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保障,地下水動態監測工作是地下水管理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確立監測工作的發展方向和思路。通過自己幾年的實際工作體會,提出以下工作建議。
抓住全國地下水監測網建設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專用資金,沿南環線、西寶南線、西寶中線為東西主線,以姜眉路、河營路、法槐路、湯槐路、湯橫路、青河路為南北縱線,重新規劃監測網布設,在修復改造原有18眼觀測井基礎上,增設觀測點15個,統測點50個,徹底消除監測“空白”區域,突出工業集中區和城鎮生活集中供水區,重點一是縣城區、霸王河工業園區、渭北工業區以及湯峪旅游開發區;二是超采下降漏斗區。
按照地下水監測工作的要求,分期分批實現監測設備更新,自動化與人工監測相結合,對重點監測區域裝置“WS-1040地下水動態自動監測儀”,增加監測工作內容,由單一的水位觀測增至水質、水溫、分析研究、預測預報等,配置現場簡易水質分析儀、水溫測量計,準確掌握水情動態,提高監測精度。
地下水監測一般工作包括測量、復核、資料收集、審核、上表匯總、繪圖、分析研究、發布水情等內容,在水源地評價論證和區域規劃中,還要做長期系列資料水文分析,對不同崗位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很有必要,對野外觀測人員,要求學會不同測量儀器的使用,誤差率的計算,規范記錄等基本知識,對內業人員要具備水文計算基礎知識和水質檢測檢驗技能,更重要的是不斷提高用專業知識研究分析問題的能力,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做好工作,為管理部門提供規范科學的整編報告。因此,專業知識化和信息化培訓是地下水監測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地下水監測工作是一項社會公益性基礎工作,短期內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在當今經濟社會,要得到持續發展,除積極爭取上級建設投資的前提下,必須理順經費渠道,取得縣級財政的支持,確保這項工作向更高更好方向發展,為經濟社會做出良好的服務。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