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敏
(扶風縣水利電力工作隊 陜西 扶風 722200)
目前,扶風縣運行中的部分農村供水工程存在一些設計問題,設計供水能力大于實際需求,造成經濟效益低下,運行成本過高,群眾負擔重;設計供水能力不能滿足實際需求,造成用水緊張,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便;凈水工藝、消毒設施配套不到位,造成供水水質達不到國家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的要求等。針對這些問題,本文闡明了鄉鎮供水工程設計原則與標準,并對設計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供水工程設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重點發展村級集中供水工程,然后與鄉鎮集中供水工程管網相連接,擴大供水規模,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工程效益,以利于工程長期穩定地運行。在設計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①飲用水安全第一的原則;②規模化供水的原則;③政府扶持與群眾自籌相結合的投資原則;④質量第一、長久發揮效益的原則;⑤供水公司化管理的原則。
以水養水、良性運行的整體設計理念,為安全供水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用水量標準。參照《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SL310-2004)確定:農村安全用水工程的設計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畜禽飼養用水量、庭院經濟用水量、公共建筑用地用水量、企業用水量和其他用水量等。
(2)供水水質。用水規模1000t以上或10000人以上的,應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要求;小于以上規模的應符合《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二級水的要求。
(3)供水管網壓力。供水水壓應滿足配水管網中用戶接管點的最小服務水頭,根據項目的供水范圍和實際情況,確定主管網到村頭處設計壓力為200kPa。村內配水管網中用戶接管點的最小服務水頭,單層建筑物設計為50kPa,兩層建筑物為100 kPa~120kPa,兩層以上每增高一層供水水壓需增加35 kPa~40kPa。當用戶高于接管點時,還應加上用戶與接管點的地形高差。用戶水龍頭的最大水頭不宜超過400kPa,超過時宜采取減壓措施。
(4)需水量確定。依據用水標準《村鎮供水使用技術手冊》,工程設計年限為10年,依據人、畜用水定額,公共建筑用水按居民生活用水的10%~25%(取10%),管網漏失及未預見水量按居民生活用水、大小牲畜用水和公共建筑消防用水的10%~25%(取15%),時變化系數取Kh=2.0,日變化系數取Kd=2.0,全日制供水,每日供水時間T=24h。
(6)保證率。根據《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有關要求,設計供水保證率不低于95%。
多年來,國家投入大量財力和物力,先后建成了一批供水工程,解決了部分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用水困難。在工程設計中,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是值得關注的。
2.1.1 供水工程規模偏大或偏小
扶風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階梯跌落。北部山區系六盤山系的千山余脈喬山,北部的低山丘陵區地貌特征,限制了農村供水工程的規模及供水半徑,該地區解決的供水人口以分散農戶居多,且當地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通過現場調查了解,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富裕較多,實際用水量僅占設計供水量的30%左右。而南部的渭河階地區,地勢平坦、人口密集、依托工業園區帶動經濟發展,農村供水工程的規模及供水范圍大,解決的供水人口以當地農戶及外來務工人員居多。由此,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不能滿足實際用水需求,用水高峰期存在水壓不足,設計供水量僅為實際用水量的40%左右。
2.1.2 原因分析
(1)設計考慮的供水人口不符合實際。扶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4‰左右,在設計中自然增長率不分區域統一取6‰。而實際上,北部經濟落后的偏遠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居住人口僅為戶籍人口1/2;而經濟相對發展較快的南部地區,因個體養殖業和工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外來務工人員不斷增加,常住人口為戶籍人口的3倍之多。
(2)技術規范中設計參數取值。按《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扶風縣水龍頭入戶后的生活用水定額統一取60L/人·d。
長期以來,在扶風縣北部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當地農民生活用水不花錢。通上自來水后,盡管自來水水價遠遠低于供水成本,但農民受傳統觀念影響,自來水、井水(塘河水)混合使用,自來水用量有的僅為15L/人·d。而縣域經濟較發達的南部地區,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洗衣機、太陽能、衛生間或沖水式廁所等基本上普及,自來水用量超過60L/人·d。
2.1.3 采取的措施
(1)工程方案。供水工程設計中的綜合用水量,應合理分攤計算。
(2)工程績效評價。深入農村農戶調查用水規模及工程滿意度,盡可能擴大現有供水工程受益面。
(3)宣傳飲水衛生、節約用水。飲用干凈自來水有利健康,通過多種形式宣傳,節約用水,一水多用,提高農民節水與健康用水的意識,轉變農民用水觀念。
2.2.1 供水水質完全達標尚有差距
通過抽樣檢測,水質合格率75%。水質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指標超標。
2.2.2原因分析
扶風縣供水工程水源采用地下水。北部低山丘陵區地下水補給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少部分沿裂隙滲入底部,補給深層地下水;中部山前洪積扇區、黃土臺塬區地下水補給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地表水灌溉入滲和山區地下水補給;河流階地區淺層水主要接受河流側滲、大氣降水和農田灌溉入滲補給。近年來,由于工業、農業污染嚴重,致使部分地下水水質不達標。
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分一級、二級;生活飲用水水質通過感官性狀、一般化學指標、毒理學指標、細菌學指標、放射性指標等一系列指標反映。農民和基層往往把水源水質達標視同飲用水水質達標,這一認識誤區導致扶風縣農村供水不注重蓄水池、管網等設施的二次污染問題,有消毒設施不能規范使用,存在直接供應原水現象。
2.2.3 采取措施
(1)加強技術培訓。舉辦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和管理培訓班,宣講《農村供水單位資質標準》、《農村供水站定崗標準》、《農村供水工程技術規范》等技術標準及規范。針對水質問題,通過培訓,理清水質概念,掌握水質達標的相關技術措施。
(2)應把消毒設施配套作為工程驗收把關的重要內容。
(3)定期水質監測,公示監測結果并接受社會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以行政村或一個村組為供水單位,工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3.1 原因分析
目前扶風縣已建農村供水工程大多以行政村或一個村組為供水單位。工程在上報和設計階段只以某一行政村組為供水單位,沒有考慮與其鄰近行政村組的供水問題,造成的現狀是工程設施不能有效利用。例如,某村組現有水源井一眼、水塔一座,水源井出水量和水塔蓄水量完全能滿足本村和鄰近村組的供水需求,只需從該村鋪設輸水管引入鄰近村組的配水管網中,即可解決兩個村的供水問題,但由于不屬于一個行政村,加之村民小農意識嚴重,不愿本村井水供給別村,造成供水工程的重復建設,供水設施不能合理利用。
2.3.2 采取措施
加強村民宣傳和教育力度,在工程設計中打破行政區域劃分,整合資源、統籌兼顧,根據村組實際位置分部情況,合理規劃供水面積,擴大供水范圍,提高供水設施利用率,降低工程運行成本。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