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淑英,宋瑞華
(1.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14;2.濟南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山東 濟南 250014)
德州市位于山東省的西北部,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中等城市。當地水資源總量11.53億m3,人均占有量211 m3,僅為全國的1/10,屬嚴重缺水地區。城市用水量約占總用水量的20%,主要包括工業、生活和生態用水,據預測分析,2015年平水年份,在充分挖掘節水潛力,開辟新水源及非常規水源利用的基礎上,全市缺水達2.43億m3,水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因此,進行城市節水工作的探索和實踐,建設節水型城市尤為重要。
近年來,德州市運用多種手段,采取有力措施,節水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萬元GDP取水量由2005年的240.45 m3下降到 2010年的113.6 m3,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由2005年的39.85 m3下降到2010年的13 m3,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2005年的56%提高到2010年的90%;城鎮管網漏失率由2005年的23%降到2010的16%,2005—2010年城市年均實現節水約3 000萬m3。
積極開展節約用水的宣傳活動,市內主要領導多次在電視上發表節水講話,在大型公共場所發放節水宣傳材料,制作易于大眾理解和接受的宣傳標語,張貼在市內主要街道、路口,出動宣傳車3 000余次,在市內做巡回宣傳,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活動,大大提高了公眾的節水意識,收到了良好效果。
計劃用水管理是搞好節水工作的基礎,市區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嚴格單位用水計劃審批。逐年壓縮控制市區地下水取水總量,嚴格執行自備井取水許可證制度,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一律不再新批建自備井,目前已封閉自備井150多眼;依據行業用水定額,每季度制定用水計劃,實行用水計劃管理;按照“總量控制、合理配置、節約壓縮、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各用水戶的用水指標進行審驗,2010年審驗計劃用水單位616戶,計劃用水管理率達100%。
用水計量是節水工作的數據支撐,德州市不斷加大用水計量設施的建設力度。為實現計量化管理,市直取用水戶IC卡計量表安裝率為100%,對用水戶實現了先繳費后用水的管理目標;生活用水戶,裝表率達85%~95%,約60%的用戶實現了廚房用水和衛生用水分開計量。收費員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地查表,對損壞的水表及時更換,保證計量精度。禹城市、武城縣安裝了地下水遠程監控系統,實現了地下水管理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齊河、樂陵、德城區等區、縣正在安裝地下水遠程監控系統,預計2012年年初投入運行,其他縣(市、區)積極加大遠程監控系統、水表、智能柜等計量設施的安裝力度。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計量設施安裝率達到90%以上。
針對德州市高耗水的熱電、化工、冶金、食品、造紙等行業,重點開展“雙百”節水工程建設,即百家節水型企業創建和百家用水大戶用水水平衡測試工程建設。全市共完成工業節水技改項目69個,年節水能力達1 300萬m3,其中華能德州電廠最為顯著,先后投資1.5億元,建污水處理回用設備,用于沖灰及廠區綠化;并通過技術改造,將循環水的濃縮倍數由原來3倍提高到6倍,實現年節水1 700萬m3,基本實現污水零排放。
為實現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需要取用水的,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對未進行水資源論證或者論證未通過的,不得批準取水許可。對原有取用水戶,全面清理整頓,摸清底數,重新核定用水量。對取水許可的申請、受理、審查、發證等環節予以規范,全市取水許可審批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必須符合年度用水計劃,用水量限制在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內。二是必須落實占用農業灌溉水源和灌排設施的補償措施。三是必須符合用水定額標準。四是必須通過水資源論證。五是節水和污水處理必須符合“三同時”要求。六是必須使用符合技術標準的節水和計量設施,并承諾按時足額繳納水資源費。對取用水戶嚴格監督管理,逐項審查驗收,各項標準均符合要求方可發放取水許可證。對達不到規定要求的取水單位和個人不予發證,加強取用水總量控制,不得新增取水。
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用水定額標準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監測體系尚待進一步完善。有利于鼓勵廣大用水戶自主節水的“自律式”節水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尚不完善,計劃用水管理、定額管理、節水“三同時”管理、建設項目節水評估、節水型產品認證等的政策、法規、運行機制、管理體制,還需進一步強化和完善。
德州市現狀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為16%,與國家管網漏失率8%的控制標準尚有一定的差距,個別地方仍存在跑、冒、滴、漏現象,主要原因是城市供水管網老化、年久失修。節水投資體制還不完善,投資量不足,從而影響節水工程的建設和節水效益的發揮,節水發展長效投資機制有待完善。
轉變公眾的用水觀念,提高節水意識,是搞好節水的關鍵。一是強化面向全社會的節水宣傳教育。二是營造節水的社會氛圍。通過公眾參與、全民互動的方式,在全社會形成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的社會氛圍,使節水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一是完善節水法規、政策。根據國家、省的節水工作部署,結合德州市的水資源條件和節水水平,制定一系列適合德州市節水型城市建設的配套管理辦法,明確節水產業結構的發展方向,節水資金的籌集、使用和監督措施,制定節水考核標準和獎懲政策等。二是加大執法和監督力度。節水部門要定期檢查用水戶的取、用、節水情況,對浪費用水嚴重和節水措施、管理不力的用戶,責令其限期改正;對屢查屢犯的除嚴肅處理外,還要追究責任人和負責人的行政責任,在電視或報紙上公開曝光。三是加強執法隊伍的自身建設,加大執法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執法水平。
城市節水工作,需充分發揮經濟杠桿和市場引導作用,促進城市節水。一是調整產業結構,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改善用水結構,提高用水效率。要適時調整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改造老設備、采用節水型新工藝,改善不合理產業布局,逐步關、停、轉、遷耗能高、浪費大、污染重的企業,建設節水型工業。二是通過經濟杠桿來促進節約用水。根據國家、省、市確定的水資源戰略、國家的水價政策及居民的承受能力,逐步調整水價,試行階梯式水價;繼續加強超計劃用水加價收費的管理。三是建立節水的激勵政策,根據水資源利用效率評定節水水平,構建和完善相關財政、稅收和金融等方面的節水激勵政策,完善淘汰落后產能、嚴格項目準入的相關政策。四是改革節水投資渠道,確定節水受益主體,根據“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建立市場體制下的多元化的長效投融資機制。
要做好節水工作,必須依靠科技。一是開展節水管理的基礎性工作。研究建立節水型城市指標體系,為節水管理提供技術保證。二是鼓勵開展節水項目的研究。各用水戶要根據自身行業的特點和薄弱環節,開展節水項目的研究,加大節水資金的投入力度,提高節水科技水平。三是積極推廣應用節水新技術、設備和器具。生活用水方面對新建住宅要全面推行生活節水器具,嚴格執行節水“三同時”規定,對現有住宅逐步進行改裝;工業方面政府要在下大力量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基礎上,引導企業采用節水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同時加強節水器具的市場管理,節水器具要有市場準入制度,非節水產品不準進入市場。四是加強節水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不斷提高節水工作的技術水平。
近年來,德州市委、市政府對城市節水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重視,把德州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作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事來抓。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對提高德州市城市節水工作水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德州市的水資源問題,是目前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案最集中的熱門話題之一,每年都有來自“兩會”關于“水”的提案。德州市通過開展節水工作和進行節水宣傳,公眾對水的認識程度在不斷加深,節水意識也在不斷地增強,這些都為節水工作的深入開展和節水政策的有效落實打下了基礎。企業單位職工和社區居民通過參與節水活動,不僅增強了節水意識,提高了科學用水的自覺性,還積累了許多合理用水的方法。中小學生通過節水知識進課堂和節水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從小懂得珍惜水資源的美德。這些對城市節水工作,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全面推進,是德州市長期以來工作的基本方法。在突出重點方面:每年都確定節水工作重點內容,如2010年主要抓好節水法規的制定、研究用水定額和完成節水規劃等;2011年全面推進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集中清理整頓洗車、洗浴業和高耗水行業等。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用水構成的變化,德州市將節水工作的重心由抓工業逐步移向抓生活,由抓市直部門逐步移向抓縣 (市、區),在調整工作重心的同時,做到突出重點,兼顧全面,使城市節水工作水平不斷提高。